著名編劇劉恆:佩服張藝謀,他面對質疑始終不停地做事 Loading...
資訊  2024-05-27

5月26日晚,《北影大講堂:文學與電影》第七期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著名作家、編劇劉恆和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劉德瀕展開頂峰對談。劉恆分享了他創作《本命年》《菊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經典影視作品的心得,解析了小說和劇本的區別。

《本命年》劇本寫了7萬字,3000元報酬

談到《黑的雪》(改編為電影后片名為《本命年》)的創作經過,劉恆說:「《黑的雪》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在我三十多歲時寫的。坦率說寫這部小說時,我的文學事業剛剛起步不久,成名作《狗日的糧食》已經發表了,榮獲當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時期,一部短篇小說就可能讓一個人全國聞名,並取得特別高的文學地位。那時候很奇怪,很多人就是憑一部小說天下知。」

「獲了全國小說獎之後,證明在文壇有了立足點,這對自己是很大的鼓勵,就開始不停地寫,隨後《伏羲伏羲》被改編成電影《菊豆》。《黑的雪》也是那個時期寫的,那時創作力非常旺盛,一部長篇小說只用一個月就寫完了。當時,謝飛導演讓助手找到我,希望改編成電影,於是我就寫了人生第一個電影劇本,3000元的報酬,寫得非常過癮!其實,在我熱愛文學最初的階段,我喜歡的是電影,更早寫的是詩歌,最後才由電影轉到小說。我之所以寫完小說之後又轉到電影,是有這個原因在裡面。

「《黑的雪》裡面所體現的孤獨感,恰好是在我青春期末尾的時候,在生活里摸爬滾打、遍體鱗傷之後,對生活有了一定的認識,雖然很膚淺,但是突出的感受是掙扎感,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有一席之地,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努力,而且往往事與願違。」

「改革開放之後,生活多姿多彩,機會層出不窮,所有人都被捲入到競爭中,碰撞激烈。青春期的迷茫,自己被碰得頭破血流,尤其是搞寫作的人,陪伴他的只有孤獨感,《黑的雪》想寫的就是這種情緒。謝飛導演能體會到小說中的這種感覺,他非常完美地將這種感覺表現了出來。」

「當時我沒有經驗,寫的劇本有7萬字,哪有這麼長的劇本,那時我把很多鏡頭拍攝不到的東西,也就是電影不需要的內容寫進了劇本,謝飛導演全刪掉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我才意識到,電影的邊框對編劇的筆是有束縛的,和小說是完全不一樣的。」

小說是一座建築,劇本是建築的圖紙

在回答劉德瀕教授提出的「小說的寫作和電影劇本的寫作在本質上和技術上有什麼區別」的問題時,劉恆表示,小說寫作和劇本寫作用的材料是一樣的,都是文字,但是兩者有一個重大的區別,「我不知道這個比喻是否恰當:小說寫作的文字是磚瓦,作品完成的時候,靠文字壘起來的建築就立在那裡了,它是一座完整的建築,屬於建造者個人的。如果這個作品很優秀的話,被很多人看到,每一個看到這座建築的人,心裡都會產生自己的一座建築,和作者的建築有關,但又不大一樣。每個人都能通過文字想像出一座建築的模樣。」

「劇本就不行了。劇本也是靠文字書寫,但它不是一座建築,而是一座建築的圖紙。它描繪的是線條、尺寸或者是結構,是細節。真正完成這座建築的,是所有拍攝這部電影的參與者。而且,當這座電影的建築完成之後,整座建築就固定下來,一百個人看到這座建築的影像,它就是這個樣子,跟小說給觀眾的那種結果完全不一樣。所以,我認為電影是電影劇本的墓志銘。這部電影一旦上映之後,這個電影劇本就被埋葬了。」

佩服張藝謀,他面對質疑始終不停地做事

劉恆曾與張藝謀導演合作過《菊豆》《秋菊打官司》和《金陵十三釵》三部電影。談到張藝謀導演近年來的電影作品時,劉德瀕教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前面三部票房欠佳的影片《一秒鐘》《影》《狙擊手》,拍得特別「電影」,特別受電影專業人士的喜歡,後面票房特別好的三部電影《滿江紅》《第二十條》和《堅如磐石》,被一些觀眾評價為「國師在拍電視劇」,他問劉恆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對此,劉恆表示,自己非常佩服張藝謀對外部世界的觀察細緻入微。早年,他知道自己的電影創作要以文學為基礎,所以他生活里一個重要內容,是讓他的助手去報刊亭買各種各樣的文學刊物。買完之後他就翻看,看到有能改編成電影的好作品,馬上讓助手聯繫作者,抓住能夠觸發他靈感的那個最寶貴的東西。

「《秋菊打官司》是根據安徽作家陳源斌的短篇小說《萬家訴訟》改編的。當時張藝謀正在四川拍戲,看到這篇小說后,馬上讓他的製片主任飛到北京來找我,說要改編這篇小說。當年我正跟他合作在興頭上,非常迅速地投入進去,一個多月就完成了劇本,實現了我們各自的夢。藝謀始終對自己的職業特性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的策略我是非常推崇的。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評論者和觀眾對他的作品表示失望和不理解,但我作為他的同齡人、合作者以及有過深入思想交流的朋友,非常推崇他的做法。」

「有很多朋友是因為環境不符合他自己的內心期許之後,停止了職業上的進取,要等待最好的時機再干這件事。還有的朋友是拍了一部不太受歡迎的作品之後,跟觀眾斤斤計較,你們這麼說我,太小看我了,我一定要用一部無比完美的作品來回答你們,來打你們的耳光,於是去籌備那個完美的作品,一籌備就是四五年,風向早變了,拿出來后又落伍了。」

「而藝謀面對各種各樣的質疑和議論,始終是在往前走。罵就罵,失敗就失敗,跌倒了爬起來,接著往前走,不停地去做事,採取行動。不論出現什麼樣的挫折和負面評價,都要堅持行動,不能停息,在行動中糾正自己在藝術上出現的偏差,在行動中追求自己的目的。在任何情況下,行動,行動,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等一切條件都完美了,等你認為自己非常有競爭力了,那時候你再上戰場,來不及了!時間已經溜走了。所以,我覺得張藝謀是個榜樣。他今年74歲,比我還大,但他的狀態非常好,這是一個創作者正常的狀態。作品本身的優劣得失可以商榷,但他這種姿態和努力,值得大家學習。」

生命就是一個劇本,別在網上浪費時間

當晚,劉恆還回顧了自己創作電影《張思德》《集結號》和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少年天子》劇本的一些花絮和心得。他的發言睿智、幽默、深刻,其中對孤獨和死亡的思考,對生活細緻入微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

對談結束后,劉恆現場回答了北京電影學院學子的提問,在回答完最後一名學生的的提問后,他幽默而語重心長地說:「不要把我說的這些話當回事,你們聽得進去就聽,聽不進去就把它扔到一邊去。每個人的道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生命就是一個劇本。你母親把你生下來的時候,你的劇作就開場了。最後的結尾肯定就那個骨灰盒。在中間所有的曲折,所有的高潮,所有情節的安排,是由你決定的。你是你最好的編劇,你還是你最好的導演,是你最完美的演員。你會充分地表演自己。」

「大家要珍惜時間。對我來說,我非常幸運。我最近也非常迷戀短視頻,它耽誤了我大量時間。我聽周海嬰的兒子周令飛說他閱讀的99%來自手機,完全沒時間看書了。幸虧我早生了三十年,我要生在現在,完蛋了,掉在裡面出不來了,會浪費大量時間。」

「所以我希望朋友們不要浪費時間!網路被人家創造出來,是要掙錢的,你上網路是要花錢的,而且你會花掉無價之寶的時間。太划不來了!要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戰鬥,不要被他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