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去世,為什麼看起來陽光的人也會得抑鬱症? Loading...
資訊  壹讀  2023-07-06
今晚,一個令無數人悲傷的消息,歌手李玟去世了。

7月5日晚,李玟的二姐@李思林Nancy發文,宣布了上述消息。李思林在微博中表示,李玟在數年前就患上了抑鬱症,經過長時間與病魔鬥爭,可惜近日病情急轉直下,於7月2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后一直昏迷,最終於今日去世。



圖源:微博截圖


很快,這一消息登頂微博熱搜,很多網友留言表示不敢相信,因為李玟看起來是那麼陽光開朗,沒想到她居然也是抑鬱症患者,而且已經嚴重到自殺的程度。

這讓很多網友想起了此前因抑鬱症自殺的多位明星,雪莉、張國榮、喬任梁、陳寶蓮、金鐘鉉……這一連串的名字,讓人們對抑鬱症愈發關注。

抑鬱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殺」人的?

抑鬱症不是矯情和玻璃心


有人認為,抑鬱症就是悲傷;有人認為,抑鬱症就是抗壓能力差;還有人說,抑鬱症就是太空虛,太玻璃心。

真正了解的才知道,並不是這樣。抑鬱症是一種「我知道怎麼做能夠開心起來,但是我連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的狀態。經常會有人告訴抑鬱症的人:「你自己需要做點什麼讓自己開心起來」,「改變一下心態」,「你該起身才是」……但這些,很難真正幫到抑鬱症患者。

到現在為止,抑鬱症還是一個未知病因的病症。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

從生物因素來說,讓人類感到愉悅的激素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多巴胺、血清素和內啡肽。

抑鬱症的人就是血清素這種物質的分泌出了問題。血清素,又叫5-羥色胺,它的主要功能是維持「情緒穩定」。比如,別人對你發脾氣的時候,你不容易生氣,遇到挫折的時候抗壓能力也比較強,這都是血清素分泌正常的狀態,這個過程有點像我們所說的「逆商」。

當血清素濃度偏低時,就會出現問題了,一般會出現三種情況:負面回憶、情緒敏感和焦慮。抑鬱的患者大腦中的血清素會明顯下降,外在表現就是過度自省,覺得自己哪哪都不行,失敗都是自己的錯。

所以針對抑鬱症的治療,會從血清素下手,通過一些藥物來平衡血清素的分泌。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會自殺


抑鬱症患者的攻擊多指向內部,他們有一把刀,刀口對向自己。除非極特殊情況,否則不會傷害他人。

因為抑鬱症的本質是對自身的厭惡。

根據DSM-5的診斷標準,抑鬱症的癥狀會包括認知癥狀(悲觀、自責和低價值感),干擾到軀體功能(睡眠失調、食慾下降),失去體驗興趣和快樂的能力(快感缺乏),且癥狀持續至少2周以上。由於長期沉浸在悲觀絕望的心境之中,而且喪失對自身存在的認可,活著就成為一種「累贅」,由此抑鬱症患者更容易產生自殺行為。

有很少一部分嚴重抑鬱症患者,在自殺前考慮到自己死後親人可能遭遇不幸或痛苦,為了使親人跟自己一起「脫離苦海」,於是殺死對方后自殺,這稱之為「利他性自殺」,或者「擴大性自殺」、「慈悲殺人」。

曾經有這樣一個極端案例,某大學一位男教授被患抑鬱症的妻子所殺。教授生前對妻子照顧有加,怕她一個人在家悶著,還給她安排了一份圖書館的工作。但是妻子一直覺得很痛苦,認為死亡才是唯一解脫,並且覺得自己丈夫一直照顧自己也很痛苦,想讓丈夫一起解脫,最後發生了悲劇。這位男教授當場死亡,妻子殺害丈夫后自殺,但因為發現及時被搶救了過來。

對於這位妻子而言,她本意絕不是傷害丈夫,殺害他完全是出於對被害者的「愛」和「保護」,其殺人動機純屬善意,是利他精神使然。

而且,必須強調的是,抑鬱症患者的利他性自殺較為少見(目前並無具體統計數據),大家不要對抑鬱症患者持有偏見。

抑鬱症並非「絕症」

從心理和社會因素來說,一些抑鬱氣質的人比較容易被抑鬱症這條黑狗找上門來。突發的應激性生活事件也是觸發抑鬱症的重要條件。

我們常常說到抑鬱症的時候,好像它是個不治之症一樣,只有通往自殺這一條路,其實有更多地患有抑鬱症的人在努力的抗爭著,並且抗爭成功。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有30 多年諮詢經驗的全職心理治療師安妮塔·佩雷斯·索耶,在她的回憶錄《好吃的悲傷》中,就回顧了自己戰勝抑鬱症,從病人轉變為醫生的整個過程。

安妮塔讀高二的時候,由於自殺未遂被送進精神病院,並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從此開始了她在精神病院長達五年的歷程,其間,她接受了89次電擊治療,喪失之前的幾乎所有記憶,再次試圖自殺,轉院,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出院,開始踏上一個新的征程——從病人向醫生的華麗轉身。

這句話很俗,但它是真的:

請你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抑或,希望另一個世界能更溫柔、美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