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當紅時拋下馮鞏去當官,半生折騰家產盡失 Loading...
資訊  韞曉聲  2023-09-07
說起相聲名人,那一定少不了牛群。



他曾創下14次榮登春晚的輝煌戰績,和馮鞏是「黃金搭檔」。

然而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牛群卻拋棄了馮鞏,消失在熒幕。



相聲大師馬季曾評價他:「你不務正業,一事無成!」

並在之後和恩師常寶華反目成仇,遭人唾棄。

牛群為何落得這般田地?現在的他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入門相聲,拜得名師

1949年,牛群出生於天津,或許是因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太過於濃厚。

從小牛群就在相聲的耳濡目染之下,對相聲情有獨鍾。



他的成績也很好,是學校里的佼佼者。

高中畢業以後,牛群被安排到河北農村裡下鄉。

在這裡,牛群的相聲細胞「覺醒」。



在下鄉期間,閑暇的時候知青們總會去村口聽這裡的老人們打快板,聽著聽著,牛群便喜歡上了,他開始和老人們在一起學習交流。

1970年的時候牛群入伍當兵,在一次文藝匯演中大家都沒有任何頭緒,就在這個時候其中一個人說:

「牛群上啊,你不是天津人嗎?快板對你來說肯定不難!」



就這樣,牛群用一段快板打開了自己文藝之路。

他的表演令眾人刮目相看,他的相聲過於突出,因此被調入文工團,成為了一名相聲演員。

相聲是一個比較注重傳承的行業。



一開始牛群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直到後來在全軍文藝匯演上出了一次糗才讓他徹底意識到是需要拜師的。



這天,牛群在舞台上表演《原形畢露》。

這場表演他準備了很久,作品也是改了又改,但是顯然效果不盡人意。

台下的觀眾們沒有一個人發出笑聲,牛群只能硬著頭皮演完。



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冷場,從頭到尾都尷尬極了。

回到宿舍以後,牛群躲在被子里嚎啕大哭。

在發泄完情緒以後,牛群暗暗發誓一定要在相聲領域發光發熱,絕對不能就此頹廢,他要化悲憤為力量。



在文工團的時候,牛群得到了相聲名家劉學智的賞識,他藉此機會拜入相聲名師劉學智門下。

對這個聰明、好學的徒弟,劉學智是喜歡的不得了,他教會了牛群很多專業知識。



後來索性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牛群,成為了牛群的岳父。

劉學智知道像牛群這樣有天賦的相聲演員值得更好的老師。



於是他把牛群推薦給了常寶華,他也成為了名師之徒。

也是在這個時候牛群與馮鞏相識,即將迎來「牛群相聲黃金時代」。



美名滿天下,卻棄藝從政


在拍攝電視劇《那五》的時候牛群在劇組認識了馮鞏。

兩人在聊天過程中發現對方竟然是自己的知己。



對於相聲兩人的想法和見解都很相似,配合默契的兩人成為了至交,同時也成為了搭檔。



在和馮鞏相識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兩人就創作出了8段相聲,每一次的演出都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黃金搭檔」也成為了春晚的「熟面孔」,觀眾們每次都最盼望著看到兩人的舞台。



此時的牛群已經達到了事業巔峰。

就在事業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和馮鞏表示自己想要去北影深造,磨練自己的演技。

他太想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了。



馮鞏沒有辦法,只得同意,觀眾們對牛群的這一決定也很支持。

因為他們覺得牛群肯定會大有作為。

然而進修時期的牛群卻與趙本山等人組成了足球隊,他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想法也是在這個時候初見端倪。



學習的這幾年演技沒有磨練到,牛群又開始學習攝影。

在1997年的時候還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攝影展,依然沒有什麼水花。



當經商熱潮掀起的時候,牛群也毫不猶豫的加入其中,他想要當老闆,成資本家。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牛群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他又一次失敗了。



在這一次次的失敗中牛群並沒有懷疑是自己能力問題,反而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時運不濟。



在這個時候,牛群因為「愛折騰」已經欠下了12萬的外債,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了將債務償還清,牛群不得不再次與馮鞏搭檔。

對於牛群的回歸,馮鞏表示很歡迎。



馮鞏天真的以為牛群經歷過失敗以後不會再嘗試新的行業,可他低估了牛群「愛折騰」的心。



1999年牛群攜手馮鞏登台春晚,給觀眾們帶來了《瞧這兩爹》,誰都沒想到這會是他們的「分手之作」。



在表演結束以後,牛群接到了很多商業廣告,其中就包括安徽蒙城一家牛肉企業。

在牛群的宣傳下,這家企業效益很好,也是在這個時候縣長來北京找到牛群。

表示希望牛群可以借自己的名氣為百姓做點實事,回饋社會。



他也搖身一變成為了挂名副縣長。

當他對馮鞏說出自己要去從政以後,馮鞏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去吧,兄弟我支持你。」



很多人都不理解牛群的這個決定,包括他的妻子劉肅。

在妻子看來做了副縣長以後他的相聲事業一定會受到影響。

可任憑妻子苦口婆心的勸說,牛群心意已決,他開始了自己的副縣長仕途。



「風光」的副縣長

蒙城是中國第一養牛大縣,當地經濟都是依靠養牛發展,百姓們也都是養牛為生。

他到任以後,了解到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後,他決定開始大幹一番。



他利用自己的名氣將蒙城的牛肉銷量賣了足足一個多億。

不僅如此他還為蒙城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商務合作,投資額高達5億之多。



他的這些正確的決定幫蒙城的百姓們打開了牛肉的銷路,同時也提高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百姓眼中,牛群就是「父母官」。



在給經濟方面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牛群也很注重當地的教育。

在視察聾啞學校的時候,牛群注意到這裡的牆壁都已經開裂,不管是教室還是宿舍都是危房,這讓牛群心疼不已。



經過了解,他得知該學校已經負債十幾萬,賬上也僅僅只剩2000塊錢。

他決定當這裡的校長利用自己的名氣籌善款重建學校。



只有這麼做孩子們才能無憂無慮的學習,老師的工資才能按時發放,教學環境才能有所提升。

一個月的時間,牛群就募集到400萬元的善款。

他開始重建學校,在重建的過程中牛群都一直在旁邊監督,他希望孩子們能夠早點在新教室里上課。



但是在這個時候,輿論風向卻開始針對牛群。

因為這所學校改為民辦,所有的善款資金都是從牛群這裡支出的。

不少人質疑牛群是否藉此貪污了善款,為自己牟利。



謠言一直都很可怕,眼看著自己多年積攢的口碑和人品在這個時候走下坡路。

牛群百口莫辯,他知道就算自己不停的解釋還是有人會不相信。

於是他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把自己所有名下的財產全部捐獻。



牛群的這件事影響很大,為此當地還專門成立了調查組。

在2004年的時候,牛群的清白終於得到了證明。



經過了這件事,牛群也明白,官不是這麼好當的,於是他主動卸任。

在他離開蒙城的時候,熱淚盈眶,這裡的一切都是他最難忘的回憶。

可他沒有想到,他這次回去,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眾叛親離牛群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相聲領域,可是在這裡他再也沒有辦法當主角。

起初牛群向春晚節目組提交了自己精心創作的兩個作品,但是都被「斃」了。



這讓牛群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他覺得自己離開的這些年被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拋棄了。

看到昔日好友這種情況,趙本山便邀請牛群參演自己的小品,但是他只是一個配角。



與此同時,牛群的家庭也逐漸支離破碎。

因為牛群將所有的財產全部捐獻,每個月的收入除了演出就只有老單位現代出版社每個月的1000元,這讓牛群一家過的很艱難。



在這種時候馮鞏給牛群妻子送來了一筆錢,讓家裡的壓力緩解了不少。

在妻子需要他的時候,牛群卻忙於事務,一件件小事堆積在一起,讓兩人多年的感情破裂。

也是在這個時候牛群主動向妻子提出離婚,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再給她任何保障和未來了,他只能放手。



在自己失意的時候,生活再次給了牛群當頭一棒。

對於自己的恩師常寶華他一直都抱有感激之心,常寶華對牛群也很重視,牛群是他的親傳大弟子。

然而兩人的師徒關係卻因侯耀華的介入而破裂,這是怎麼一回事?



師徒關係破裂在2009年的時候侯耀華高調拜常寶華為師,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他表示在一眾師兄弟中,自己的年紀是最大的,也是和常寶華認識最久的,自然也應該是大師兄。



在旁邊的常寶華並沒有直接答應侯耀華的要求,只是笑了笑。

在相聲這一行的規矩中,侯耀華確實有成為大師兄的標準,因此侯耀華取代了牛群的位置。

這一行為自然令牛群感到非常的不爽。



在拜師儀式上,牛群直接向常寶華髮出質疑:「他是大師兄了我就是萬年老二了是嗎?」

說完這句話場面陷入了一度尷尬,說完牛群揚長而去。

也是在這個時候牛群和常寶華徹底決裂。



2018年,相聲界泰斗常寶華離世。

有網友從現場的照片中發現曾經的愛徒牛群並沒有出現。



在葬禮現場,侯耀華要求自己來主持師父的葬禮,這讓常寶華的家人感到不悅。

但是侯耀華的態度讓常寶華的家人最終決定退一步。

在儀式上侯耀華要求所有人鼓掌,並說:「大家不要太難過,讓我們笑著送師傅走!」



這樣的話語讓很多人都為之反感,如果是牛群,他絕對不可能這麼做!

但是直到葬禮結束,牛群也沒有現身,可見他是從心底里埋怨師傅常寶華啊!

連最後一面都不願意見!



凄慘現狀2013年的時候,國內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很多明星也藉此機會擁有了流量和熱度。

牛群也想在這個時候重回大眾的視野,於是64歲的牛群參加了《中國星跳躍》。



在節目中,牛群來到五米高的跳水台準備一躍而下。

現場的很多觀眾都很擔心牛群的身體狀態,畢竟他已經不再是年輕小伙了。



為了安撫觀眾們,牛群說:「就算做不了跳水冠軍,還可以做個曲藝界的跳水王子。」

結果在跳水的時候,牛群由於巨大的衝擊力導致體力不支,他直接暈倒了過去。



救生員看到這個突發情況立即游到牛群的身邊,好在經過搶救后沒有什麼大礙。

經過這件事以後牛群也沒有再在公眾視野中出現過,或許他覺得自己已經看開了一切,名利對自己來說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現在的牛群和退休老大爺一樣,品茶、下棋,看看風景,折騰了大半輩子的牛群也在這一刻過上了安穩又平靜的生活。



結語

他看似一生都在折騰,晚年也很「落魄」。

對他來說卻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經歷了不同的事情,經歷過波瀾壯闊,體驗了人生百味。



很少能有人像他一樣如此拿的起放的下,不管結局如何,這種精神已經非常令人敬佩了!

也相信,牛群能夠在未來的人生中繼續譜寫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