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2集,就拿下全國第1,央視新諜戰劇火了,姜超成功讓觀眾入坑 Loading...
資訊  2024-05-26

1948年,香港,我方特工蘇行(夏德俊飾)決定兵行險著,賭一回。

此時情況萬分緊急,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已經開始行動。

他知道,不能再等了。

於是深夜易裝,潛入營救對象、老師童江南教授家中,一邊卸掉偽裝一邊對老師說:不知道老師還認不認我這個學生。

第二句——

兩句話,諜戰氛圍直接拉滿,給《特別行動》的諜戰風格奠定了基調。

好久沒有看過這樣高效敘事的諜戰劇了。

只用了一個回合,就完成了幾層反轉。

我方特工深入重地,營救愛國學者。

但敵人已經搶先動手,殘害了唯一聯絡人。

還假冒聯絡人接頭,令愛國學者真假難辨。

我方特工,唯有出奇制勝。

這一局,誰能笑到最後?誰還留有后招?又是誰在套路誰?

這劇一開場就把信息給觀眾的腦容量塞滿。

設套,破局,意外,黃雀在後。這開頭的衝突反轉,只不過是一系列驚心動魄的第一環。

好,不繞彎子。

今天要聊的,是這部今晚剛上線,就直接拿下次黃檔全國收視第一的央視32集諜戰新劇:《特別行動》。

根據諜戰小說《暗花》改編,主演陣容不華麗,但有夏德俊、「丁偉」王全有、姜超、王輝等實力派。

央視八套力推,每晚緊跟《慶余年2》播出,廣大觀眾迅速用遙控器投了票,才播2集,收視率真不低,觀眾口碑也不賴。

劇情不拖沓,節奏快,智斗燒腦等都是網友評價的辭彙。

2024年的國產諜戰劇表現,可謂起伏跌宕,央視《追風者》開局大爆,

但接下來的《哈爾濱1944》《群星閃耀時》成績稍顯一般。

央視再出手,到底是新瓶裝老酒的陳釀,還是老瓶裝新酒的驚喜?

這出新的諜戰局中局,又能拍出怎樣的與眾不同?

帶大家驗驗貨。

1、故事:一場碟中諜、一番計中計、一個局中局,一開場就抓住我的眼球

我們先看《特別行動》究竟講的什麼故事。

於諜戰故事來說。

背景的精彩,是故事精彩的第一步。

《特別行動》在設定上,可以說,把這一點做出了新意。

開場就給到,1948年,香港,營救,什麼概念?

大變局的前夜。

一九四八年的香港,以童江南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愛國學者,積極響應號召,希望回到解放區。

然而,國民黨反動派特務從中作梗,陰謀破壞。

大背景之下,還有特別任務。

為了保證學者和民主人士能夠安全到達解放區,我方派出特工蘇行,負責秘密護送海江大學學者北上。

但由於敵方特工攪局,護送,實際上變成了營救。

至此,本劇的主線劇情,以及潛在的戲劇衝突已經清晰明了:蘇行為代表的我方特工,如何同敵人展開鬥智斗勇的生死較量,把人,送出香港。

故事開場,就讓觀眾有了玩兒「劇本殺」一樣的沉浸感。

開場一出「碟中諜」,一番計中計,一個局中局,上頭了。

先說一出「碟中諜」。

敵人先動手了。

這頭,蘇行剛剛抵達天星碼頭,坐上人力車,和組織在香港的接頭人見面。

那頭,敵方保密局特派員已經帶著毛人鳳的指示,讓保密局香港行動組的黨勛琦,啟動了蜜蜂計劃,愛國學者和民主人士,全部進入他們的羅網。

敵人的計劃,是先擄走童教授,再震懾其他愛國學者。

童教授家裡,已經被敵方特工全面監控。

敵人還有一張底牌:有蜜蜂行動,就有蜂王,是誰?

面對危局,身為童江南學生的蘇行,只能先以學生的身份提醒老師:現在,很可能已經有特務潛伏在您身邊了!

這只是開胃菜,後面還有更刺激的。

一番「計中計」,在等著蘇行。

諜戰局,每一次反轉,都是爭分奪秒,差之毫厘。

這強度到底有多高?

第一回合,敵方先出手。

為確保計劃保密,我方對童教授的轉移計劃,一直是單線聯繫,負責聯絡的是大公報副主編塗哲。

童教授並不知道自己的學生蘇行,是我們的人。

但蘇行剛到香港,敵人就派出殺手肥仔,跟蹤殺害了負責聯絡的塗哲。

第二回合,敵人再出手。

找人冒充我方接頭人,想要誆騙童教授,擄人。

童教授,一度幾乎就相信了對方的說辭。

第三回合,蘇行反擊。

於是便有了開場的一幕,面對敵方監視,唯有喬裝躲過敵人的耳目,接近童教授,奮力一試。

雖然自曝身份,並不能立刻破局。但至少能爭取時間,讓童教授在確認兩人身份之前,暫不跟著敵人的人走。

但要徹底破局,就需要再過一關——

一個局中局。

既然童教授無法確認蘇行的身份,最好的自證方法,就是找出聯絡人塗哲的死因。

蘇行深夜潛入敵方行兇的塗哲家尋找證據,

竟意外找到一位知情人:塗先生資助的小乞丐。

又順藤摸瓜,從他身上找到了行兇者肥仔的關鍵信息:身上有一股燒鵝的味道。

而敵方也迅速復盤,派狙擊手想要幹掉追查肥仔的蘇行。

光是兩派人馬,還不夠熱鬧。

姜超飾演的香港本地警探,也被捲入進來,查塗哲被害案。

看起來,好人一個。

但,蜂王是誰,仍是懸念。是他嗎?

三方入局,多方混戰,我方特工、敵方特工、香港警方間的反覆試探與拉扯,才是故事精彩的地方。

但留給蘇行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迅速追查兇手,挖出敵人的聯絡人黨勛琦,還要找出敵方特工「蜂王」。

最終則是要阻止敵人試圖帶離童教授的計劃,救下童教授的女兒,將童教授父女等民主人士,安全送回解放區。

孤身決戰的蘇行,如何完成這個看起來不可能的特別任務?

發現沒,《特別行動》好就好在,利用1948年的香港這個特殊時間、地點為背景,將整部劇的懸疑氛圍感拉得滿滿的。

在沒有揭曉答案之前,我們都不知道,主角將如何過關。

相比其他「開上帝視角」的諜戰劇,《特別行動》只用這一手,就牢牢勾住了觀眾的眼球。

2、觀感:故事有新意,諜戰氛圍拉滿,這味兒正!

《特別行動》前2集看完,你要問我最直接的觀感是啥?

我會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夠味兒」!

諜戰氛圍夠味兒!

劇情節奏夠味兒!

故事質感夠味兒!

其一,諜戰氛圍

故事一開始就直奔主題,敵我雙方先後登場,不跟觀眾打啞謎。

一場暗殺戲,把大家引入諜戰劇情,然後又通過敵我雙方搶人展開博弈,展現出緊張又刺激的諜戰氛圍。

像這種懸疑打底的老派諜戰風格。從柳雲龍開始,模子其實已經刻好。

基本就是以一位我方特工人員為主要視角,鋪陳故事,通過他的經歷,展現任務的艱險和暗潮洶湧。

《懸崖》《暗算》《風箏》都是此類作品。

但,諜戰劇,最大的看點從來不是結局。

而是讓觀眾在一個個貓捉老鼠的遊戲里,感受角色的心理壓迫。

觀眾要的就是這個味兒。

其二,緊鑼密鼓的劇情節奏。

《特別行動》沒有脫開基本諜戰故事類型,但勝在劇情迷霧重重,每一集都會埋下幾個鉤子,節奏則快如閃電。

同時,反派不降智,正派不開掛,兩派人馬總在毫釐之間決勝,也很容易就能帶入觀眾,感受諜戰的刺激。

這種強節奏,保證了本劇諜戰的基本盤。

其三,故事有突破。

諜戰劇拍到今天,最大瓶頸是故事已經講得差不多,尤其是抗戰諜戰劇,有那麼多經典在前,任憑是柳雲龍自己,拍到《勝算》,也實在找不到新角度了。

《特別行動》好就好在既不是抗戰年代的傳統諜戰,也不是建國后的反特諜戰。

而是1948年這個特別的年代,香港這個特別的地點。

敵我雙方,在香港都沒有絕對控制權,男主進入香港救人,要跟敵人周旋,又要應付香港警察,請人吃的是叉燒飯,偵破線索是燒鵝味。

這些生活味,恰到好處地消解諜戰的嚴肅,又帶出了新鮮感。

今日的諜戰劇,哪怕只要做出一個新字,就好看了。

3、演技:夏德俊眼神出彩,王全有氣場全開,姜超暗藏玄機,這陣容紮實

這些年,諜戰劇一直在走頂流+老戲骨的陣容配置。

很多諜戰大劇,比如去年的《無間》,今年的《哈爾濱1944》,陣容都十分華麗。

相比之下,《特別行動》主演是夏德俊 、劉藝丹,主要配角有王全有、姜超、王輝、劉惠等。

似乎平平無奇,讓我擔心撐不起戲,但看完兩集,我的憂慮煙消雲散。

特別老戲骨們的戲,格外有張力。在選角上,也相當獨到。

第一位,王全有

如果不看劇情介紹,我看到「丁團長」的第一個瞬間,絕對想不到,他演的是被營救的愛國化學家。

畢竟《亮劍》中,他的角色可謂和李雲龍旗鼓相當,軍事理論水平一流,論實戰,李雲龍無敵,但論遠見,沒人比得過丁偉。

可本劇他一亮相,滿臉的儒雅風範沉穩淡定,讓人從心底里感覺到,這是一位香港愛國學者的主心骨。

面對危險,他八方不動的樣子,也讓人心生感佩,那個年代捨命歸國的愛國科學家,就該是這個范兒。

不過最好的,是一個眼神。

當蘇行自爆身份時,王全有的眼神,有那麼一瞬間的轉變。

這個眼神里,透露的意味,是一種頗具深意的打量,甚至暗含一點不易察覺的殺氣。

那一瞬間,丁團長的感覺,又回來了。

再看另一位實力派,姜超

我一直認為姜超的演技多少被低估。

他能演喜劇,但不止能演喜劇。

之前反特劇中,他演反派就很入戲。

這次演一名香港警探,也讓人眼前一亮。

一個弔兒郎當出場,一個打電話的場景,再一個對童教授與國民黨有瓜葛不以為然的眼神,就演活了一個中立的警探。

但,又讓人對角色有那麼一絲懷疑:他會不會是「蜂王」?

這就是好演員,適當的留白。

除了這些知名老演員,片中一位年輕演員的選角,也十分妥帖,恰到好處。

就是夏德俊飾演的男主蘇行

這幾年諜戰劇一大問題,就是很多年輕演員,撐不住主角的戲。於是出現了配角壓過主角的情況。

夏德俊知名度不高,過去最經典的角色是《覺醒年代》等劇中的青年周恩來。

此番終於站上主角,竟然很有諜戰大男主的味道。

他眉宇間有種特工氣質,硬朗的長相和不做作的演技,讓他這個我方深入重地的孤膽特工,很有說服力。

執行任務的時候,他的眼神中有種過人的淡定、成熟和從容。

幾場動作戲,也都十分流暢,能看出是親自上場。

主角立住了,戲才好看。

除此之外,還有《雍正王朝》中的老十三讓人印象深刻的王輝。

《武林客棧》中做菜壓李大嘴一頭的劉惠。

這些實力派的戲穩了,劇就差不到哪兒去。

4、破局:「三者」之外,再無諜戰王炸?我偏不信

看到這個小標題,我知道大家想說啥!

什麼「三者」?《暗算》《風箏》過後,不就是再無諜戰劇。

其實,還有三者。

《風箏》之後多年,配當《暗算》《懸崖》這些經典諜戰劇對手的,也是「三者」:《偽裝者》《叛逆者》《追風者》。

其他的大劇,多半高開低走。關鍵瓶頸,還在故事。

但國產諜戰,就真再也拍不出爆款黑馬了?

我卻始終相信,國產諜戰,得天獨厚。

觀眾覺得這屆諜戰劇不行,未必是這屆諜戰劇真的爛到不堪入目,許多諜戰大劇備受吐槽,是因為經典太好,好與壞,是比較出來的。

但換個角度說,就是國產諜戰劇的底子,厚。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我們這樣驚心動魄的歷史,有這麼多甘走懸崖的肝膽英雄,我們拍諜戰劇,得天獨厚。

關鍵是,找到新的角度,新的故事。

《特別行動》前2集看下來,諜戰節奏不拖沓,智斗劇情邏輯在線,演員演技紮實,雖然是2020年的作品,但看起來不算過時。

最好看的,還是故事開啟了諜戰的新玩法:諜戰1948。

劇中類似的營救故事,在歷史上,一定是發生過。只是過去我們的諜戰大劇,把它忽略了。

對於已經掘地三尺的國產諜戰劇選題來說,哪怕是邊角料,也可能是一番新天地。

目前來看。我們至少看到了一種明知艱難,卻依然求新求變的勇氣。

光是這份「特別」,就讓我願意繼續期待下去。

但觀眾是否失望,還要看接下來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