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是趙本山 變著花樣「罵」人:懷念快樂的時代 Loading...
資訊  視覺志  2023-09-08
趙本山終於出山了!他帶著宋小寶、宋曉峰等一眾弟子主演的古裝情景喜劇《鵲刀門傳奇》,豆瓣開分7.8,幾天後又漲到8.1。在抖音上,該劇最火的莫過於趙本山給徒弟宋曉峰示範踩空的視頻。





連續三次,趙本山都像真踩上了,但次次都是踩空。

而後死要面子,強裝鎮定,瞄一眼才真踩到凳子上。

節奏精準,火候到位,完美詮釋什麼叫舉重若輕。

雖然「其實就這麼個玩意兒」,但徒弟卻與趙本山高下立現。



評論區網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還得是趙本山!

自從2011年演完《同桌的你》以後,趙本山就再也沒在央視春晚舞台出現過。

他不在江湖,但江湖處處是他的傳說。

大家看著那些令人尷尬到可以摳出三室一廳的的小品,總免不了要懷念趙本山,想著「要是趙本山還在」就好了。

小視今天想借用一句經典範式,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當我們懷念趙本山時,到底在懷念什麼?

敢拍

還是從時下熱播的《鵲刀門傳奇》說起。

隔三差五它就會上熱搜,關鍵詞可以用兩個字簡單概括:敢拍。

而且彷彿未卜先知般,100%迎合時事。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相繼票房爆炸,賭博、詐騙、人彘、槍殺,帶飛緬北恐懼。

《鵲刀門傳奇》里的東方霉,借海外旅遊之名,帶著別人去了「麻國北部」。





如你所想,她到那就聯繫蛇頭,把人當成了奴隸賣。

《好聲音》深陷暗箱操作風波,早年劉歡、陳奕迅的吐槽再次被扒出,李玟為學員發聲更是一連爆了數天。

不就是比賽?不就是冠軍?





在《鵲刀門傳奇》,在武術競技節目《大俠請就位》,只要你有錢,冠亞季軍都可以讓你的徒弟們包攬。

什麼,你說他們不會真武功,只有一點三腳貓功夫?

沒關係,評委都是自己人。

參加節目之後,操作可就更多了。

藝名:趙德柱這名字太土,得改成「加勒比得柱」,高端大氣上檔次。

人設:戴上眼罩,賣賣慘,博一下武迷們的同情。





知道這隻眼怎麼瞎的嗎?為救師父,被眼鏡蛇給毒瞎的。

我,加勒比得柱,情深義重,義薄雲天,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為最高處事準則。

你,打錢!





跟蹤:孤男寡女,深夜共處一室,去找他東家聊聊。





大俠:什麼小甜甜,明明是牛夫人,我跟她根本不熟。





東家:私自接受他人訪問,自己偷偷賺錢,解除合同。





壓輿論:今天花了五百兩銀子,以後你好自為之。





賺錢方式:開吃播、虐粉,用各種神奇操作騙武迷的銀兩。





瘋狂的武迷

武迷圈大戰:瘋狂的武迷,誰不喜歡哥哥,就對誰重拳出擊。

娛樂圈那些小伎倆,真真是被趙本山抖落得明明白白。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14年前,趙本山就在《不差錢》里詮釋了這句話。





為了讓孫女上《星光大道》,趙本山飾演的有些精明的農民,第一反應就是請主持人畢姥爺吃飯,走後門。

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

而同樣處在人情社會的我們,對此見怪不怪。

28年前的《牛大叔提干》,趙本山飾演的牛大叔,為了給鄉村學校裝一塊玻璃,又裝孫子又裝經理。

笑話鬧了不少,但正事一直沒被解決。

臨走時,牛大叔看著一桌子還沒吃就要被倒掉的菜,提溜起一串甲魚蛋,好奇說道:「扯蛋扯蛋,就是打這兒來的。」





敢拍,一直是趙本山身上的標籤之一。

但他又何止敢拍。

喜劇之王

能力,能準確抓住最廣大人民群眾笑點的能力,是趙本山受歡迎的最大原因。

《鵲刀門傳奇》里,趙本山說「趙德柱」應該叫「趙柱」,原因?

缺點啥你自己還不知道嗎?





一句平平無奇,甚至被用到爛的名字梗,換成其他人來演保准冷場。

但到趙本山這,用不耐煩的語氣+神情將它表現出來,就成了觀眾的笑點。

「人保梗」與「梗保人」,趙本山永遠是前者。

普通至極的梗,趙本山演出來都自帶笑果,更別提那些精心設計的台詞。

母豬的產後護理;走兩步,沒病走兩步;我叫白雲我叫黑土,我七十一我七十五,這是我老公這是我老母;白天想,夜裡哭,做夢都想去首都;這個世界太瘋狂,耗子都給貓當伴娘……





每一句拎出來,都是都喚醒全國人民DNA的笑點。

即使在B站這樣以Z世代為主流的平台,趙本山的相關視頻也動輒百萬、千萬播放,最高的甚至上億。



為什麼他能抓住觀眾的笑點,別人演就不行?

答案說起來像是廢話:因為他演得好。

比如他自帶親切感的農民形象。

光這一點先天優勢,常遠等喜劇演員就遠遠不及,更別提如今在各種小品里尬演的明星。

略微傴僂的身體,半永久的帽子,或深灰或深藍的大褂,正宗的豬腰子臉,加上一口地道的東北方言,幾乎構成了趙本山熒幕氣質的全部。





這種氣質當然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

為了成為我們印象中的東北農民,趙本山用了三十年。

從1990年33歲的趙本山初登春晚,到之後累計21次在春晚表演小品,可以說趙本山是名副其實的喜劇之王。

今天的明星們,也可以在三十餘歲登上春晚(甚至更早),即使不是喜劇演員也可以演小品。

但能比肩趙本山的,卻挑著燈籠也找不到一個。





差距在哪?

趙本山幼年喪母,父親又遠走,年僅六歲時他就開始跟著盲人二叔學藝。

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拉三弦,樣樣精通,模仿盲人更是一絕。

從公社文藝宣傳隊,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十餘年間,數千次的走街串巷、登台演出,讓趙本山贏得了「東北第一瞎」的稱號。





光是1987年一年,他就和潘長江在瀋陽演了不下五百場的《瞎子觀燈》。

而通告拉滿的明星,只能擠出一些時間去緊急排練。

因此,殘忍點說——

今天的哥哥們上春晚,是為了完成一次任務,進行一次露臉,讓粉絲有誇讚他演出實績的機會,並使春晚的收視不過分低迷。

而趙本山上春晚,是在遼北大地成名后,春晚舞台的主動邀請;是以喜劇為生的他,與最大舞台的雙向奔赴。

一句話,前者靠名氣,後者靠實力。

即使剝離小品演員這個身份,趙本山的影視作品仍然蔚為可觀。

《馬大帥》,他是進場找女兒的馬大帥。

因為農民的身份,與范德彪所在的「大城市」,展開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碰撞。





《落葉歸根》,他為了把工友送回老家安葬,背著屍體前行千里,小半個中國的風土人情盡在其中。





就連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他也可以毫不違和地說著「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裡子」。





不管是小品,還是影視,他都曾經貢獻出那麼多經典角色,說出那麼多百聽不厭的段子,怎麼能讓觀眾不懷念呢?

快樂就是主題

最近幾年,我們看的都是什麼喜劇?

陳思誠、黃渤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常遠、魏翔的《絕望主夫》,艾倫、沈騰的《超能一家人》……



坐在影院的一家人,本是來尋找快樂。

但這些電影質量低劣,笑點稀少,人設虛假,場景浮誇,令人如坐針氈。

當場走吧,畢竟花了錢買票,不走吧,讓一家人都絕望到恨不得把他們全都創上外太空。

即使是大年三十的春晚,也不能將全家都樂樂呵呵守在電視機前。



脫口秀、修驢蹄、王者榮耀、抖音快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但每個人的愛好都有所不同。

影視也好,小品也罷,大都關乎兒童成長、男女關係、家庭和解、空巢老人。

作為傳統的故事範本,百說不厭的經典命題,它們為什麼不能吸引觀眾呢?



或許,問題就出在創作者的態度上。

他們都憋著一股勁兒,想要教育今天的觀眾,把教育當成主題。

而趙本山的主題,是快樂。

早年間,他接受採訪時說過他的看法。

「如果觀眾沒有快樂,可能我也就不會快樂。」

「春晚小品,它的最大主題是快樂,樂是我們最大的主題。」





「我們365天,都在教育的過程中走過,就這一晚上你還教育他有用嗎?就讓他快樂起來,快樂就是主題,沒有別的。」

「作品當給你不舒服的時候,覺得你在教育人的時候是最累的。」

所以,與其說我們在懷念喜劇之王趙本山,不如說我們在懷念那些可以讓全家對著電視機一起笑的時光。

懷念快樂還可以被當成主題的時代。

以及那個時代里,一位位閃著光的喜劇演員。

就像陳佩斯在小品里說的那樣,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即使不作統計,想必我們對「愛看誰」也有共同的答案。

他們是「腦袋大,脖子粗」的范師傅范偉,是唱著「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的打工人趙麗蓉,是納悶自己這回怎麼「又叛變了」的陳二狗陳佩斯……





是努力寫《月子2》的老太太宋丹丹,是罵下屬別光說不練的奸商鞏漢林,是濃眉大眼也會叛變的隊長朱時茂……





自從他們消失在春晚舞台,每年都有無數觀眾呼喚他們回來,但期望總是一次次落空。

是他們沒能力演,不再能讓觀眾發笑了嗎?

或許《鵲刀門傳奇》能給我們答案。

趙本山的徒弟文松,對飾演鵲刀門掌門的趙本山說:「你再不回去啊,咱門派就散了。」

對此,他的反應是——

「那能散了,那就太好了,正好我不愛待呢。」





但幸好,我們看過他們的經典作品。

幸好,我們明白喜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