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瓔珞2.0版殺回?更好看,也更難看! Loading...
資訊  2024-06-04

《延禧攻略》若干年之後,於正和吳謹言又帶著一部復仇爽劇殺了回來,《墨雨雲間》前七集觀感又好看又難看。

難看是邏輯囫圇、橋段老套、質感單薄;

好看是直指復仇爽感,打法粗暴直接

你能想到的各路言情劇、復仇故事、宅斗劇目槽點,這裡應有盡有;但那些故事最抓人的「誘食劑」般的濃烈吸引,這部劇同樣也有。

目標感強烈、強烈到「劇作意圖遠大於故事肌理」,節奏起伏強烈、強烈到某些部分刻意又割裂,但似乎又很直觀有效。

來,展開說說。

一,雷爽劇:粗疏皮面下的「濃郁需求供給」

女主薛芳菲(吳謹言),一上線就被陷害出軌、被丈夫活埋,被善良又不幸的姜梨(楊超越)所救。

而楊超越完成水邊打卡救人的慈善指標,迅速領盒飯下線,此後薛狸便以姜梨的身份活下去,帶著雙倍復仇的KPI殺回。

薛狸人設和魏瓔珞很接近,都不是什麼呼喚愛與和平的小白花,主打一個「老娘恨不得代表天雷劈了你」。

吳謹言也的確適合這類角色,言恨言悲都風雷又泣血。

當年魏瓔珞大火,有彼時語境之下的稀缺性,如今小白花已然淪為很被嫌棄的過時女主人設,各路「復仇系」「狠系」大女主層出不窮,魏瓔珞plus再迭代也難顯新鮮。

不新鮮歸不新鮮,但依舊有效。

比如劇中有一段繼母安排婚事,表面是良緣、實則包藏禍心。男方滿臉寫著輕慢、句句講著生育,把陋習當恩賜、把蔑視當褒獎;姜梨分分鐘罵回去,撅得漂亮。

制伏對方的手法依舊很粗疏,開掛式「一眼看出對方藏了外室不敢被家人知曉」,邏輯經不起推敲、質感經不起細看,但爽感很直接。

一通臭罵、再來一句「剛剛只是通知、接下來的內容才是威脅」。

簡言之,用一個簡略粗疏的殼子,裝符合時下受眾情緒的「爽且正確」的內容。

前幾集中女主的所謂謀略,比魏瓔珞當年引雷劈人的路數,略微講究幾分,不至於特別里焦外嫩,但本質上終究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

從某種意義上說,都說一以貫之的「雷」爽劇。

所謂「雷」,是質感遺憾、肌理缺失;儘管這個形容詞已然很過時,這部劇的特點卻依舊被束縛在這種不足的單薄里。

究其根本,都是從「刺激需求端」出發的粗暴手法。

像不新鮮的食材、不高明的烹飪手法、批量完成的預製菜,但辣椒給得夠猛、夠爽。

二,CP

開篇吳謹言一襲紅衣、濃霧中奔跑回頭,一度讓我產生了「呀有點質感」的錯覺。

女主被陷害為通姦再被活埋,整個過程中前婆婆、小姑、前夫的演法,都像恐怖片殭屍路數。

劇作將人心鬼蜮的暗黑可怕,直觀表達為輕恐怖式的外在氛圍。

規避一眾反派工具人式的單弱質感,通過神神叨叨黑咕隆咚的死人氛圍,構建有別於其他言情/宅斗的外在差異皮面。

楊超越和董璇客串母女,都又美又溫柔又悲情,劇作呈現手法,是大致類似的梨花如雨紛紛落、美人如花一笑嫣然,再一望隔人間。

雖則簡單如同拍MV,但美。

楊超越或許很適合客串這種「白月光」美貌角色,如果不做大幅度的撕裂表情,輕輕美美疊加「善良悲情」白月光buff,可能挺能打。

《墨雨雲間》的男主,王星越飾演的蕭蘅,一襲紅衣拉風登場。

我理解劇作想要呈現一個「貌美+似正似邪+外幽內溫」的男主,但那個畫面著實有點東廠公公。

王星越眉眼很好看,顏值條件挺好;角色畫風則是將古早的「腹黑」形容,換湯不換藥更換為陰冷瘋批,包裹幾分手段上的惡與狠。

不知是鏡頭營造還是表演分寸的問題,總在「有點帶感」和「東廠公公又來了」之間搖擺。

和各路為愛而愛、為遇而遇的言情劇一樣,女主偶然遇到男主、借他手回京,開始漫長糾葛;前塵往事里還有一筆回憶,男主在樓上看著當時尚是人妻的女主,疑似一眼萬年?

目前CP部分尚未展開,好嗑與否觀望中。

三,惡女2.0版本迭代大合集

言情故事中的惡毒女配,盛產掛件工具人。

性格千篇一律、質感單薄難言,時時刻刻當著「毀滅女主幸福」的NPC~

宮斗、宅斗這類劇作,最重要的拓展性之一,就在於不是單線單維的是非黑白一刀切模式。

千紅一窟、萬艷同悲,眾人被集結到同一個後宮家宅中互相傾軋求資源求生存求寵愛的結構中,某種意義上類似「以性和情感來博弈」的扭曲職場

雖然淺,雖然高度模式化,雖然時常扭曲變形為言情變體,但至少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了一點「塑造更豐富更掙扎的女性群像」的可能性(雖則初始出發點未必在此)。

《墨雨雲間》故事盤子相對較小,惡女層級沒那麼豐富,但一半出於角色設定、一半出於演員換賽道的新鮮感,乍看還挺有意思。

李夢飾演的長公主,陳世美故事中的公主模型,狀元郎新攀附的對象;你以為她圖這個男人吧?看了幾集,好像不是。

一言不合就讓寶貝未來駙馬跪下。

一言不合又闖進宮威脅皇上「如果不是我,你能坐穩這龍椅」,癲到隨時隨地轉圈圈。

一時之間沒明白她是找了個情郎,還是選了個玩物?好似是趁手工具、又好似是碾壓對象。

目前劇情較少,暫時難評斷人物內心邏輯是否自洽;但這種改編顯然很有時代感,對需求嬗變的脈搏拿捏很準確。

你看,長公主才不是圖一個男人當好郎君當終生倚靠呢,她的故事裡、他倒像個掛件。

陳喬恩演的當家主母,標準的「外賢惠內心機」型角色,這類角色一抓一大把、不稀奇;稀奇的是叱吒偶像劇多年的女主,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麼多年後,換賽道演惡毒繼母,反而挺順眼?

蔑視和惡毒,她的呈現其實相對模式化;但看她用那張「偶像劇小白花/勵志正派女主臉」演惡婦,莫名有一種「呀,這才爽」的詭異觀感(倒是和她那版東方不敗觀感也不大相同)。

劉些寧也演惡女,也是常見人設,大致是「蠢惡」類型;很不討巧,但她的惡之下似乎又有幾分原生的懵懂感。

很奇怪,這些標準「小白花」臉,演起反派,反倒更有可能性。

劇中范湉湉、小婉管樂,尤其是二喜這兩位,都是用輕喜劇畫風衝散「惡感」的路數,效果如何見仁見智,我個人觀感還不錯。

舒心結語

無論是魏瓔珞,還是隔壁兩部《黑暗榮耀》中宋慧喬飾演的復仇女主,這些年女頻「復仇」作品爆款頻出。

傳統結構中,這些故事往往被載入「偵探/本格」故事類別中,秦香蓮自己無力復仇,是包青天和展昭替她主持正義。

受害者不等同於復仇者。

而這些女頻復仇故事中,在她們的苦主身份之外,有一層「姐自己手刃惡人」的主體性挪移。

縱使爽點大多依附於粗疏橋段,這種主體折射本身、或許已是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