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好笑,好哭,國產片太缺這樣的輕喜劇 Loading...
資訊  2024-06-02

年輕的時候,以為三十歲的自己會變成光鮮亮麗的都市麗人,每天穿梭在雲端和摩天大樓。

真的到了三十歲,發現自己只想在家躺平,做個乖巧的全職兒女,癱在沙發上拿腳夾手機。

三十歲很老嗎?

沒有啊,我只是個大器晚成的寶寶!

三十歲就不能gap了嗎?

既然可以,去排隊領個免費雞蛋又怎麼樣呢!那可是,免費的,雞蛋啊!

非常感謝胡歌老師,在他的新片《走走停停》里,完美地演出了我本人的精神狀態。

一名35+的大齡返鄉「脆皮青年」,在北京反正是沒混出點一二三四,灰溜溜回了老家竟還要假裝自己是五六七八。

「卷不贏躺不平」「每天都在破防的邊緣,但不知道為什麼還在努力微笑」

真的,哥。你就是我親哥啊!

同樣也很高興地告訴大家,無論如何,《走走停停》肯定是我們端午檔一定要推薦給各位的一部黑馬輕喜劇。

黑馬到了什麼程度呢?

大致就是,影片在北影節展映前,由於是新人創作者,大家都沒有抱特別高的預期。

沒想到一進影院,全場就開始哈哈哈爆笑,笑到結尾,周圍又響起了一片默默的吸鼻子聲。

走出影院,大家在微信里彷彿鬼鬼祟祟地對起了接頭暗號:「哭了嗎?」「哭了」「笑了嗎」「笑死了」「好久沒有見過這麼有意思的輕喜劇了」

並在北影節公布結果之時,紛紛化身自來水:是的,我們《走走停停》超級爭氣的,拿到了本屆北影節主競賽天壇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和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

也是因為非常喜歡這部輕喜劇,想把它推薦給更多人,所以後來我們桃桃觀影團又將它帶到了成都。

然後,也收穫了很多的笑聲、很多的好評,很多的自來水。

大家普遍表示:‍‍‍‍‍‍‍‍‍‍‍‍‍

「有笑點也有共情」‍‍‍‍‍‍‍‍‍‍‍

「真的看哭了」

「前面哈哈哈哈哈哈,後面啊啊啊啊啊啊」‍‍‍‍‍‍

「岳紅老師真的有種我媽媽的感覺!「‍‍‍‍‍‍‍‍‍‍‍‍

」胡歌演我本人!「

影片將於端午節6月8日正式上映,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先跟大家再安利一下:《走走停停》真的是一部很棒的輕喜劇,看它,值得。

然後呢,在不劇透的前提之下,我們也還是跟大家再來聊聊這部電影。

首先還是要誇誇胡歌,在本片中的表演真的很亮眼。再一次出演喜劇,他這一次玩了一種很新的人設,叫做「脆皮青年」。

什麼叫做「脆皮」青年?顧名思義,雖然年紀輕輕,但是一碰就壞——等一下,打住,吳迪老師,你都35歲了,還覺得自己是年輕人嗎?

而這就要引出本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台詞:

高圓圓所飾的馮柳柳,苦口婆心地對吳迪說:「像你這樣的中年人,往往面臨著雙重的壓力。」

吳迪一愣:「中年人?」

馮柳柳認真地說:「你是中年人啊,你比我還大兩個月。」

吳迪開始暗爽:「你還記得我生日?」

真的,我爆笑,明明在聊天,為什麼可以完全不在一個頻道,誰懂啊。

不過,這也就完美地引出了本片中兩位主角的人設。

吳迪,脆皮但鬆弛,雖然35+,但沒有任何爹味。他總是很隨性、很發散、很自由,好像還有一顆未經馴化的、很新的腦子。

而馮柳柳,則是一個認真工作、認真生活,活得更主流、更朝九晚五、循規蹈矩的人。

不是一定有誰對誰錯,只是,對於吳迪這樣的人,她很好奇、很想要了解。同樣,吳迪也會被馮柳柳吸引,畢竟因為種種原因,他看起來很喜歡打退堂鼓,但馮柳柳卻很執著、內心有一股韌性。

這兩個人物的碰撞,是兩種價值觀、兩種生活方式的碰撞,但它們又不完全處在對立面。所以,很微妙,很精彩,很若即若離。也很讓人爆笑。你品,你要細品。

喜劇人金靖讓人眼前一亮,生動塑造了一個契合當下年輕人「美妙瘋感」的高亮喜感人設。

只是一臉拽姐地坐在那裡,亮出自己的T恤,姐已經贏很大。

岳紅、周野芒、劉鈞等老戲骨的表現,更是既精湛老練,又有著獨特的、輕盈的幽默感。

還記得《愛情神話》里,周野芒所飾的老烏是多麼賺足眼淚。而在《走走停停》里,他變成一名看似沉默、平凡、不起眼的父親。

當然,只是「看似」,實際上周野芒的表演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精準、豐富,往往是用最少的台詞、傳遞出了最強的喜劇效果。看他演戲,真的是一種享受。

更多的戲眼,可能是放在岳紅老師所飾的母親江美玲身上。得知岳紅老師獲得了北影節的「最佳女配」,我們都很為她高興,她的表現絕對實至名歸。

這幾年大家都在感慨,要給老戲骨多一些發揮的空間,而岳紅老師所飾演的江美玲女士,就是近幾年國內大銀幕上非常少見、非常真實、有魅力的一位川渝母親。

她不僅是一名母親,更是一名女人。在影片並不長的篇幅里,你能感受到人物身上更為悠長的魅力、豐富的餘韻。她經歷了許多,才走到今天的大銀幕上,她的人生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講完。而這些,都在岳紅溫柔而剋制的表演里,無聲地傳遞。

這可能也是《走走停停》很神奇的地方,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很有戲、都很值得品。你會愛上吳迪,更會愛上他這個吵吵鬧鬧的大家庭,愛上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走走停停》是國產片里,非常稀缺、非常獨特的那一類生活流輕喜劇。

這樣的電影很難拍,難在要如何把握住生活和喜劇的平衡。不同於常規的喜劇,可以大開大合,吵吵鬧鬧,輕喜劇的笑點,往往需要是更加細膩、更貼合劇情的。

畢竟,輕喜劇里的幽默感來自於生活。它需要創作者有足夠豐富的生活經驗,去挖掘出那些冷幽默的笑點。與此同時,它又需要足夠真實、落地,才能讓觀眾認可它的生活氣息、能夠與人物的生活產生共鳴。

《走走停停》在這兩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影片中的一大笑點,來自於男主角吳迪本身。他很脆皮、很鬆弛,但是現實生活很緊繃、很壓迫。如何在夾縫裡戰戰兢兢,做個努力微笑、拚命自洽的「窩囊廢」,已經非常好笑。

另一大笑點,則來自於吳迪與整個家庭的碰撞。

吳迪北漂歸家,在飯桌上說出「我決定回來發展」,整張桌子突然鴉雀無聲,每個人的表情都變得非常精彩。

乍一看,吳迪很像是過年回老家的我們,被父母短暫地愛了一下、然後就開始在自己家裡「寄人籬下」。每天吃爸爸的冷眼、被媽媽溫柔嫌棄、還被妹妹反向血脈壓制。

不過,在家待得時間更久,吳迪也就發現家裡的更多秘密。

爸媽之間看似老夫老妻、平淡如水,其實有醋有瓜、暗流涌動、不知道多精彩。

爸爸看似是無比威嚴的一家之主,其實早就被老婆女兒拿捏。他的本質色厲內荏,是和吳迪一樣的「家庭邊緣人」。而真正的話事人,分明是那個看似溫溫柔柔的母親。

《走走停停》用一股非常綿里藏針的巧勁,調侃和解構了一種中國式的家庭關係。誰是真正的一家之主,誰偷偷藏了自己的小秘密。明明所有人都住在一起,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竟然還有這麼多彎彎繞繞。空間、權力和秩序,這些看似不可言說的東西,同樣也變成了笑點的一部分。而且,是那種非常高級的會心一笑。

看到最後又會明白,《走走停停》的好笑,也在於它不僅有笑點、還有情意。情感濃烈,歡樂才能回甘。

表面上看,這一家人的家庭群像很歡樂、鬆弛,甚至有時候相當「狂野」。但其實真正的魅力,在於一種真實落地的生命力。

他們看上去打打鬧鬧,其實始終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父親會冷臉躲廁所,長輩也溫柔地包容了兒女的「宅家」和「不作為」。

輕喜劇同樣來源於影片中始終流淌的真摯情感,創作者非常細膩地把握到了中國式家庭「愛與誠」的真諦。無論對愛、對秘密,還是對生活,他們的態度都是「看破不說破」。不說,就是父母最大的愛。

影片看到最後、笑到最後,又充滿了回甘和餘韻,甚至會帶給人一種非常溫暖的療愈感。

很少能見到這樣一部完全紮根於當下和時代的作品。故事以難成大器的「脆皮青年「吳迪視角切入,聚焦大城市返鄉真實處境,相信你也會非常共情他的「卷不動、躺不平」。

影片書寫的是當代青年的某種難言之隱,但沒有諷刺、沒有說教,只是溫柔地幫你撫平傷痛。

而最終,吳迪也從家庭里找到了鬆弛和療愈,從柴米油鹽的家常中,領悟到了最平凡、也最質樸的人生智慧:

慢下來並不可恥,活著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人不應該為了生活,而毀掉生活的目的」。

人生是曠野,我們要允許一切發生。

或許這些話早已經是許多人的座右銘,但在繁忙緊張、喘不過氣的都市節奏之中,還是時常會忘記。

好在,會有《走走停停》這樣的作品,來幫助我們找回初心。

看到結尾,之所以剋制不住想要流淚的衝動,也正是因為創作者的這份真誠、坦蕩。它構成了一次對話,一種銀幕內外直抵心靈的共鳴。觀看這部電影,就是一場心靈的療愈。

也正如影片的結尾所言,每個人的生活,都因為不同的選擇、經歷,而走走停停。所以,不必糾結於一時的快或者慢。相遇即是有緣,此刻就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