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頻道播出NBA文化交流節目 馬布里體驗放風箏 Loading...
資訊  2024-06-06

每一段NBA的傳奇故事,都不會缺少與天空擦肩的瞬間。中國也有一項源遠流長的傳奇文化,譜寫於天空之中,那就是風箏。

近期,NBA推出的文化跨界交流系列節目第四集《遇見傳奇-爭與箏》在央視六套播出,各大社交媒體平台的NBA官方賬號也相繼發布。節目中由青年演員宗俊濤擔任傳奇推薦官,帶領NBA傳奇球星斯蒂芬·馬布里,拜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製作技藝(濰坊風箏)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楊紅衛,參觀了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一同感受了絢麗的濰坊風箏文化。

馬布里不僅是NBA傳奇球星,也曾在中國的CBA聯賽效力多年,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熱愛。本次來到濰坊之前,他就曾與中國風箏有過一段緣分。

2017年一位杭州的風箏愛好者,為自己的偶像馬布里做了一隻高達兩米的風箏。很長一段時間內,馬布里都將這隻風箏的照片作為了自己社交媒體賬號的頭像。

儘管馬布里對中國風箏並不陌生,但來到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后,中國風箏的歷史、文化和傳承,還是令他頗感震撼。

博物館講解員秦晨晨為宗俊濤和馬布里介紹了中國風箏的起源、用途和種類,不同的流派和產地,以及濰坊當地風箏的特點。

濰坊風箏的一大特點,就是萬物皆可上天。不像其他地區流派的風箏,有比較固定的形制,濰坊風箏的樣式種類繁多。在博物館內,還收藏了一支巨大的中國空間站風箏,引得馬布里嘖嘖稱奇。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不僅收藏了各種中國風箏,同樣收藏了很多在國際風箏節上獲獎的國外風箏。看著博物館內來自世界各地的風箏,馬布里興趣盎然地詢問,今年的國際風箏節什麼時候舉辦。

「我想參加今年的風箏節,漫天都是風箏,一定很酷!」馬布里說。

只可惜今年的風箏節在節目錄製前剛剛結束了,引得馬布里大呼遺憾。傳奇推薦官宗俊濤也「質問」起了導演,「怎麼不再早點邀請我們來!」

參觀完博物館后,馬布里在宗俊濤的介紹下,拜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製作技藝(濰坊風箏)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楊紅衛。兩人還在楊老師的指導下,嘗試了自己製作風箏。

馬布里曾經長期效力居住於北京,楊紅衛特意教他製作北京特色的沙燕風箏。

作為NBA全明星級控球後衛,馬布里在籃球場上可謂「心靈手巧」,不僅能串聯球隊進攻,同樣能自己攻城拔寨。可是他的這雙大手製作起風箏來,就略顯笨拙了。

「哎呀!」每次製作失誤時,馬布里都忍不住皺著眉頭用中文吐槽自己。「這太難了,她是真正的大師!」馬布里指著楊紅衛說。

儘管過程很曲折,但馬布里還是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成功做好了一支沙燕風箏。

隨後眾人又來到室外,嘗試了放飛風箏。在看到專業人士放飛雙線特技風箏后,馬布里也躍躍欲試。只可惜放這種風箏,比製作風箏更難,馬布里剛一上手就導致了風箏「墜毀」。

行程臨近尾聲,宗俊濤為馬布里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得知能跟你一起來濰坊的時候我很激動,因為我一直是你的球迷。最開始有點緊張,不太敢跟你表明,所以我委託楊老師為您製作了這個禮物。」宗俊濤邊說邊與楊紅衛一同拿出了為馬布里特製的風箏,上面印著他在紐約尼克斯隊效力時的照片。

不僅馬布里收到了自己的定製風箏,楊紅衛老師還以NBA官方標誌製作了一支風箏。「風箏最早在中國,就是一種友誼和交流的象徵。讓我們把這個風箏一起放飛,表達出我們美好的寓意!」

也許是有了美好寓意的加持,這一次馬布里和宗俊濤都成功放飛了各自的風箏。儘管天空上的風箏數量不多,但卻連接起了兩個國家、兩種文化。

「爭」直觀地呈現了NBA球員們的進取之心,每一秒都在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而風「箏」,同樣凝聚著非遺傳承人對藝術與技藝的更高追求而付出的不斷努力。

馬布里的籃球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早早站上過巔峰,但也長期經歷過低谷。放風箏也是如此,既要懂得順勢而為,更要學會逆風借勢,才能翱翔於天空之上。其實不只是馬布里,所有籃球運動員,所有非遺大師,所有文化傳承,都如放風箏一樣,要經歷起起伏伏,才能成就為真正的傳奇。

濰坊的風箏文化,不僅讓馬布里讚嘆不已,他放飛的風箏,更是連接了兩種不同的文化。NBA不僅想將自己的文化帶到中國,更想將中華文化像這支被放飛的風箏一樣,傳播到全世界,《遇見傳奇》系列文化跨界交流節目由此而生。

中華傳統文化早已聞名於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非物質遺產文化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文明友好互鑒。2024年,NBA中國將每月邀請一位NBA傳奇球星來到中國,展開文化交流之旅,去接觸並了解到更多的非遺文化,以籃球為紐帶,加強文化與溝通的同時,用不同的視角向世界展示非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