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劇《我的阿勒泰》:劇集里的詩意世界 Loading...
資訊  2024-05-22


原標題:《我的阿勒泰》:劇集里的詩意世界

央視一套播出的8集迷你劇《我的阿勒泰》近日收官,獲得同時段收視率排名第一、豆瓣評分8.8的好成績,其相關話題討論量和網路熱度還在持續走高。作為「北京大視聽」品牌重點推介的作品,也是國家廣電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北京市廣電局重點資助項目,該劇首次以網路劇身份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實現好作品進入好平台、好時段的全新嘗試。

這部改編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劇集最大亮點之一,是將意涵雋永的散文文字轉化成富有詩意的影像語言。李娟的散文以細膩明亮的筆觸講述自己在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點滴,成為許多讀者了解新疆的一扇窗。「上面是天,深藍明凈;下面是草場,一碧萬頃。」「下午的陽光濃稠沉重。兩隻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裡試探著拱一株草莖」。這些優美的語言在4K超高清鏡頭、原生HDR、全景聲設計的高規格拍攝製作方式下,變成了質樸療愈的畫面、清新舒緩的鏡頭,讓觀眾彷彿能觸摸到阿勒泰的風,沐浴著阿勒泰的陽光,聽到阿勒泰的河流在歌唱。

散文不同於小說,沒有固定的成長主線或者跌宕起伏的戲劇化情節,所以一般來說影視化難度較大。然而,散文集《我的阿勒泰》第一人稱的講述方式卻為影視敘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和形式。劇集一開始就通過旁白引出李娟在書中的自序,讓劇中渴望用文字記錄生活的文學青年李文秀與真實世界中的作家李娟形成微妙的映照關係。和李娟經歷相似,劇中的李文秀在大城市追尋文學夢想之旅遭遇挫折,選擇返回家鄉。就在她思考如何才能做個有用的人時,母親的話點醒了她:「你看看這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就這樣,李文秀放下了執著追尋的思想包袱,在大草原上肆意奔跑,累了就倒在草叢中美美地睡一覺,對著清澈的湖泊放空,去愛,去感受,去受傷,反而找到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另一種可能。劇集以寫作為貫穿故事的主線,不僅是一種藝術上的創新,更是對原著精髓的深刻詮釋和致敬。

劇中還通過對主角李文秀的形象塑造,向觀眾展示了一種能將逆境轉化為生活藝術、堅忍樂觀的精神。無論是在都市打工時,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受到欺騙霸凌,還是在邊遠山谷適應大自然的嚴酷環境,李文秀在生活中遇到各種挑戰。這些考驗沒有打倒她,反而讓她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即便是在漏雨的帳篷中,她也能用塑料袋做成「文秀水電站」,將雨水一點一點排出去,還受到來小賣部買東西的村長表揚,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和驕傲。這種處理傳遞了一種生活哲學:再顛簸的生活,也要閃亮地過。這也是《我的阿勒泰》作為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核心價值之一。

好的散文作品往往以優美的語言魅力和深邃的文化意境,觸動讀者的心靈。而這種思想感染力恰恰是目前影視劇創作最需要的一種特質。《我的阿勒泰》的熱播,讓創作者意識到好散文也可以講出好故事、也能改編成好劇集。這為影視和文學的融合之路找到了新的發力點,更為時下高流量的微短劇探索精品化發展打開了新思路。(作者:牛夢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