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喪父,32歲被離婚,70歲仍孑然一身,「悲情皇后」的一生,孤獨而卓絕 Loading...
資訊  2024-05-24

「爸爸死了。終於還是死了。

這就是結果。我終於知道結果是什麼了。

父親的死給我的不是悲傷,而是悟性。

生和死,它們的來與去,都由不得我們。

我們只好主宰生和死之間的那短短的一段時光。

活著,就活好它。"

圖片

這是潘虹的一篇日記。

父親去世那年,她只有10歲。

就在這一年,潘虹告別童年。

開啟另一個人生里程。

之後的成長之路上,她獲得4屆金雞獎、3屆金鳳凰獎、3屆小百花獎,1屆百花獎、華表獎、華鼎獎。

圖片

她是首位登上世界著名雜誌之一《時代周刊》的華人。

然而,潘虹的一生,清冷、卓絕、遺世獨立。

圖片

- 01 -

上世紀50年代,一個蘇聯專家,和一個上海女子相愛了。

令雙方沒想到的是,兩人戀愛沒多久,蘇方撤資,專家全部撤回。

兩個戀人從此遠隔兩地。

女子誕下女嬰,寄養在母親那裡。

這個女嬰,便是潘虹。

圖片

潘虹的姥姥,是來自老上海大戶人家的女性。

她的書房充滿各類書籍。

這裡,成了潘虹童年的避風港。

姥姥不僅給了潘虹缺失的母愛,還傳授給她很多文學知識。

並教會潘虹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

6歲那年,潘虹被接回母親身邊。

此時,潘虹已經有了繼父,而且還添了兩個妹妹。

相較於生母,繼父反倒對潘虹有更多的關愛。

圖片

繼父是個熱愛生活,喜歡寫詩的人。

然而,那個特殊的年代,由於父親的原因,讓考外語學院的潘虹,政審沒通過。

潘虹大哭大鬧要跳樓自殺。

為了孩子的前途,繼父忍痛和母親離婚。

更加慘烈的是,父親最終選擇離開人世。

她在日記《十歲那年,我獨自去給父親收屍,他大半個耳朵已經被撕掉了》中,寫到父親的遺言:

「爸爸對不起你,你應該享受同別的孩子一樣應該享受的東西。

不要怨恨任何人,要忍受,要學會做人……」

圖片

更殘酷的是,由於他們不讓媽媽去給父親收屍。

10歲的潘虹,硬是一個人捧著冰冷的骨灰盒。

在那年冬季,獨自坐了3天3夜的火車。

從上海,將父親送回哈爾濱老家。

這段經歷讀來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這之後,潘虹獨立了一生,也要強了一生。

正如她在日記末尾中寫道:

「我一直覺得人的一生其實就考慮兩大問題,愛與恨,生與死。

其他的一切問題都是依附在這兩大主題上的。

尤其是生和死,它們的來與去,都由不得我們。

我們只好主宰生和死之間的短短的一段時光。

活著,就活好它。」

圖片

- 02 -

為了不給母親添麻煩,潘虹一直以堅強、獨立要求自己。

在照顧兩個妹妹的同時,不允許自己有一絲懈怠。

就像風雨中的小草,風吹不折,雨打不爛。

19歲,中學畢業的潘虹在崇明島下鄉插隊。

此時,她是一個飯堂打飯妹。

這天,上海戲劇學院來招生。

她的憂鬱氣質,以及特有的混血容貌,一下子吸引了招生老師。

圖片

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潘虹,更是抓住這次機會,將全部的精力用於學習之中。

憑藉自身努力,在學校,她參演三部電影。

《青春》《歡騰的小涼河》《朝霞異彩》,在她畢后公映。

22歲這年,潘虹在成都峨眉山電影製片廠的影片《奴隸的女兒》擔任主角。

25歲這年,潘虹主演電影《苦惱人的笑》,並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展映。

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

從此開啟了潘虹的時代。

然而,那個時代的電影,總帶著些許的哀怨和遺憾。

潘虹在電影里,表現得沉靜、堅定,還有淡淡的憂傷。

《苦惱人的笑》男主42歲,潘虹25歲;

圖片

《透過雲層的霞光》男主41歲,潘虹26歲;

圖片

《漩渦里的歌》男主40歲,潘虹27歲;

圖片

《人到中年》男主42歲,潘虹28歲;

圖片

《寒夜》男主46歲,潘虹29歲。

圖片

年輕美麗的潘虹和中年「大叔」們扮演夫妻,毫無違和感。

潘虹表演得情真意切,絲毫不輸給這些男演員。

儘管他們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和表演經驗。

而因她飾演的角色,大多為悲劇。

從此有了「悲情皇后」之稱。

能有如此表現,除了潘虹本身過硬的演技外,還與她本身堅強、獨立、沉靜的性格有關。

圖片

而潘虹唯一的丈夫,也是大了潘虹8歲。

儘管他們的婚姻只維持8年,而且由於工作忙碌,實際做夫妻的時間只有1年。

但這段時間也讓潘虹時常懷念。

幼年喪父,加上潘虹過早獨立。

讓潘虹對年紀大的男性更有好感,也讓年輕的潘虹顯得愈加成熟和冷靜。

而正是過於獨立,讓潘虹選擇後來獨自一人面對生活。

- 03 -

儘管後來的潘虹有過兩次戀愛,但她仍然拒絕走向婚姻。

直到49歲這一年,無兒無女的她,皈依佛門。

圖片

她曾寫過一篇文章《孤獨是一種很好的教養》,

裡面寫到:

一個人的孤獨,最多是寂寞、失落,而兩個人的孤獨,卻可能的是災難。

我並不想唱高調,說我一個人過得很好,很充實,這太不真實,是自欺欺人。

我可以坦率地說:獨身6年,那種孤獨感是與日俱增的,無力排遣的。

我只是在努力適應它。

圖片

作為人,哪一個不是赤條條來,又赤條條走呢?

生命的實質就是孤獨的。

而純粹的孤獨,使人思考,叫人升華的孤獨,實在難得。

就一個人而言,它是一種很好的教養,使人認識自己,堅強自己。

我會經常提醒自己,走出哀怨瑣碎的孤獨,而珍惜這樣的孤獨。」

潘虹有個不幸的童年,卻有著獨屬於自己的輝煌。

此時,孤獨似乎不再痛苦,更多的是智慧,它帶給人更多的是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