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周星馳三個字,誰會看這個啊? Loading...
資訊  2024-06-06

近日,周星馳出品的首部短劇《金豬玉葉》開播,許多觀眾慕名而來。這部短劇上線一小時后播放量便突破百萬。

但是,外界的質疑也接踵而至,周星馳被懷疑只是來「挂名」的。

圖片

氣憤的網友表示,看了一集才知道上當受騙了,這部短劇和周星馳有什麼關係嗎?

圖片

01

不用付費直接看?

近日,周星馳出品的首部短劇《金豬玉葉》開播,討論度播放量都還不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周星馳」這個名字承載了太多期待。

圖片

此前開拍消息傳出后影迷都震驚了,周星馳竟然拍短劇了?不是電視劇也不是電影,而是聽上去「不太入流」的短劇,不知道名導和短劇間會產生怎樣的碰撞?

圖片

圖片

作為香港喜劇電影的代表、華語影壇旗幟性人物,周星馳之前主演、導演的作品成為無數影迷的青春記憶,如今時隔多年他帶著短劇歸來,迅速點燃了影迷們的熱情,大家都拭目以待。

這部短劇的風格包含了懸疑、愛情、喜劇、驚悚、動作等多種元素,聚焦現實題材「殺豬盤「而非跟隨「霸道總裁愛上我」等被拍爛了的套路,通過對社會現象細微之處的挖掘,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聽上去似乎與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相契合,還被預測將成為短劇界的一匹黑馬。

而且,這部短劇全集免費、直接觀看的模式也得到了讚譽。

不過也有人質疑劇集免費的原因是有不少廣告植入,想借周星馳的名氣吸引觀眾來看,其「引流」的用意昭然若揭。

據拍攝團隊透露,《金豬玉葉》是從一部120分鐘的電影切成24集后,以短劇形式播出的,但導演在採訪中似乎心裡也沒底,表示不知道觀眾能不能分24次來看完一個電影故事。

播出之後,很多觀眾表示看完第一集就覺得不對勁:這是宣傳詐騙吧?劇情一點也不好笑,根本不是星爺的風格。

短劇中周星馳的喜劇痕迹被指存在感太弱,很難get到笑點,導致網友們紛紛聲討劇組的真實水平,並懷疑星爺只是來挂名的,根本沒參與制作。

其實之前就有人勸說過大家對這部周星馳挂名的短劇「不要抱太高期待」,也有人反映周星馳其實已經「江郎才盡」了,此前易小星做編劇也很尬。

對此,監製易小星在主創分享會中透露,周星馳在本次作品各個環節不可或缺,人物、劇情設定和後期剪輯等方面均給出指導。

他還提到劇中隱藏了一百多個向周星馳早期作品致敬的彩蛋,比如男主房間牆上的《喜劇之王》海報,部分驚悚橋段借鑒了《回魂夜》的音樂和鏡頭語言等。

但網友們對他的回應並不買賬:粉絲喜歡的是周星馳的喜劇風格,新劇里致敬他的元素再多,不搞笑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看不下去。

此外,網友吐槽《金豬玉葉》的追劇日曆比《慶余年2》的還要長,這還是個短劇嗎?

圖片

這可能是最讓人無語的地方,原本短劇單集時長就很短,觀眾想追劇中間還要斷更很長時間,所以不少人質疑:誰能耐著性子斷斷續續看完,不怕虧本嗎?

圖片

目前,該劇僅播出2集播放量便突破4千萬,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星爺的影響力,而不是因為引人入勝的劇本或者畫面。

《金豬玉葉》前期打著「星爺首部短劇」的旗號宣發力度很大、投入很多,導致觀眾期待值被大大拉高,要知道星爺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大眾視野了。

結果現在卻讓人大跌眼鏡,劇中不僅沒有看到周星馳無厘頭喜劇的影子,而且在「搞笑」上表現十分糟糕,笑點設置僵硬,讓觀眾吐槽「替人尷尬的毛病又犯了」。

大家紛紛猜測:是平台給這個短劇不斷投流,製作方才敢這麼干吧?

02

這還是「星味」喜劇嗎?

播放周期、插入廣告、故意投流……有網友不禁對這部短劇引發的爭議陰陽怪氣:平台的品牌宣傳做得真好。

這部短劇從拍攝到宣發都以「周星馳首部短劇」為賣點,而實際上周星馳僅是參與執導,網友指責平台:這和拉周星馳下水有什麼區別?有真正做周星馳式喜劇嗎?

答案是沒有,這部作品實在少了點「星味」,要是執導不寫周星馳的名字甚至都聯想不到他。

備感失望的影迷打出了一星差評:「掛羊頭賣狗肉」、「和周星馳壓根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看過的觀眾表示這部短劇整體偏正劇風格,與周星馳「無厘頭」的搞笑風格截然不同。有人直言這部劇情節單調、套路落俗,一集總共沒幾分鐘,都耐不住性子看。

喜劇方面的出圈畫面主要靠徐志勝飾演的職場馬屁精,他的演技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有人稱他的演繹是這部劇中唯一能讓觀眾眼前一亮的,但其實也不屬於周星馳式「無厘頭」風格。

圖片

圖片

劇組和平台給《金豬玉葉》披上周星馳首部短劇的外衣做噱頭吸引瀏覽量,流量是賺到了,「星味」是肯定沒有的,周星馳甚至還要擔上罵名。網友勸周星馳這個計劃就此打住吧,"別到時候變成導演界南極人"。

圖片

圖片

圖片

周星馳的「御用」導演、曾執導《喜劇之王》《國產凌凌漆》《唐伯虎點秋香》等多部經典電影的香港導演李力持表示:相比內地,香港在微短劇創作方面沒有那麼積極,「星爺這次試水短劇,引起廣泛關注」。

如果周星馳真的有想吃短劇這碗飯的念頭,他這樣做值得嗎?

03

用名導噱頭騙短劇流量?

影視界似乎一直存在著一些鄙視鏈,比如拍電影的看不起拍電視劇的,拍網劇的看不起拍網大的,所有人一起鄙視拍短劇的。

圖片

在大眾的印象中,短劇似乎是「粗製濫造」、「魚龍混雜」、「爽文」的代名詞。

但隨著短劇市場日漸火爆,短劇在大眾心中的形象似乎也沒那麼「low」了。越來越多資源和人才進入這一賽道,很多人都盯上了短劇的「錢景」。

今年春節期間,咪蒙投資的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僅僅拍攝了十天時間,成本也不過幾十萬,上線第一天充值金額就超過了2000萬元。

圖片

另一部投資了五十萬的短劇《無雙》,更是直接創造了上線一個星期,獲利超過一個億的驚人記錄。

還記得此前香港導演王晶被曝出執導短劇《億萬傻王子》時群眾的震驚,看來有地位的導演也抵擋不住這種來錢快,收益高的方式。

可惜宣發轟轟烈烈,播出后又在備受詬病中默默撲了。

圖片

因為過於暴利,微短劇行業前期作品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很多作品為了流量,甚至還有大量的低俗內容,使得現在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審核力度。

周星馳、王晶等名導在發展首部短劇的階段都十分聲勢浩大,這離不開平台在其中推波助瀾。

平台顯然就是想用他們的聲望來吸引觀眾,但這些詭計被慕名而來的觀眾一眼就看破。

短劇具備題材爆、節奏快、爽點密等更符合短視頻用戶胃口的特點,這是相比長劇和電影最大的優點。

跟長劇和電影相比,短劇奉行的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敘事模式和商業模式。

觀眾愛看短劇的根本原因就是追求新鮮的「爽感」,因此短劇就是短小精悍,憑藉或土甜、或狗血的劇情設置來吸引觀眾,然後通過付費觀看來賺錢,大多不會考慮做齣電影的質感。

圖片

所以哪怕知名大導演加盟短劇,也只能當個噱頭,而無法對短劇的質量做出實質性的提高,因為短劇根本不需要他們拍攝電影大片的經驗。

說到底,短劇有短劇自己的賽道,不必與長劇和電影相比較。想要打造真正出圈的短劇,就要重視短劇的特點,選取吸引人眼球的熱點題材、加快劇情節奏、增加劇情高潮和「爽點」。

但導演們如果對短劇品質毫不在意、放任誇張狗血的劇情發展,觀眾顯然也不會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