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夠硬,破不破10億看命! Loading...
資訊  2024-05-02

應該很多人都沒想到,今年五一檔第一部票房破億的新片,竟然是片名「土裡土氣」的《九龍城寨之圍城》。憑藉點映期的好口碑與高上座率,它在5月1日正式上映前便已積累了8061萬人民幣的票房,因此即便預售不佔優勢,卻依然率先實現了 「小目標」。

在點映之前,本片不被看好。畢竟近兩年港片在內地的票房成績一路走低。上一部內地票房破10億的港片,還要追溯到2021年的《怒火·重案》。去年上映的15部港片,僅1部票房5億+、1部3億+,大部分連過億都困難。

尤其因為積壓片集中上映,導致以邱禮濤為代表的香港導演,以劉德華、古天樂為代表的香港明星,總免不了扎堆兒與觀眾見面。

正所謂過猶不及,審美疲勞迅速消耗了港片的號召力。

然而,《九龍城寨之圍城》強勢扭轉了港片的下滑趨勢。

影片先是在二三四線城市取得了不錯的點映成績,隨後又在北京首映禮引爆了口碑。4月30日,影片僅用8%的排片佔比,便收穫了18.9%的票房佔比,黑馬之姿盡顯。

五一當天,隨著眾多新片起映,《九龍城寨之圍城》收穫5066萬元票房,排第四。票房佔比也明顯下滑。在豆瓣上,兩萬多人參與打出7.5的評分。

影片的品質基本確認。如果隨著口碑的論定和排片的此消彼長,《九龍城寨之圍城》能突破漫改的圈層,它仍有長線熱賣、衝擊10億的可能。

文本基於小說,視覺基於漫畫

在北京首映禮的映后互動中,導演鄭保瑞表示,《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劇本創作,是基於余兒所著的小說《九龍城寨》,而在拍攝的時候,置景、造型、鏡頭、打戲等視覺元素則大量參考了司徒劍橋所繪製的漫畫版。

影片之所以增加了副標題「圍城」,一方面是為了區別2021年在愛奇藝上線的網路電影《九龍城寨》(崔炎龍執導,釋彥能、虞朗主演),另一方面也是為以後開發續集或前傳留有空間。

為什麼觀眾對本片的直觀感覺是強烈的漫畫感呢?因為小說原著受港漫的影響頗深。

作者余兒的正職便是漫畫編劇,參與作品超30部。作家天航曾評價他的小說是「將漫畫羽化成段落文字的表達方式」。

作為一部集打鬥、友情、復仇、搞笑於一身的cult小說(指非主流、可能不太出名但擁有狂熱粉絲群體的小說),其本身就包含了很濃厚的漫畫、電影思維。

司徒劍橋將其改編成漫畫后,絲毫無損其精髓,不僅本土銷量很好,還在日本拿了獎。

只是由於原著體量有限,這本漫畫沒有像港漫里的經典IP《古惑仔》《風雲》《龍虎門》那樣長年連載,延續出眾多篇章。

有小說和漫畫打底的一個最大好處,是人物可以多而不亂。

本片是典型的江湖世界觀架構,圍繞九龍城寨內外,共有四股勢力。每股勢力均由一位老牌港星飾演大哥,分別是古天樂飾演的龍捲風、洪金寶飾演的大老闆、任賢齊飾演的狄秋,以及黃德斌飾演的虎哥。

影片的故事是由四位大佬的恩仇和利益角逐引發,但捲入命運漩渦的是下一代年輕人,即林峯飾演的陳洛軍、劉俊謙飾演的信一、鬍子彤飾演的十二少、張文傑飾演的四仔,以及作為終極反派的伍允龍飾演的王九。

同一代人的恩怨情仇、兄弟情義,和兩代人之間的搶班奪權、精神傳承,竟然被凝練地融在了同一部片子里。

正因為有劇情上的濃縮,所以相較原著,很多角色不可避免地被刪減了大量戲份。

不過,這些刪減戲份也成為了演員塑造角色、編劇編寫台詞的養料。換言之,原著提供了最可靠的人物小傳。

無論是有經驗的中生代演員,還是新生代演員,都很清楚其所飾演的角色身上有什麼過往、有哪些魅力。這種腦子裡的明確感,讓人物的台詞、動作,都富有極強的生命力。

比如四仔在終極大戰前登場時有一個掀開帽衫的動作。單看這個動作,很普通隨意,可是放在電影里,結合角色在前一個多小時的塑造,就會讓觀眾產生非常燃的感覺。

為了在打戲上有所突破,本片特意找來了谷垣健治擔任動作指導。

他於1970年出生於日本,曾在倉田保昭成立的「倉田Action Club」習武,後於1993年來到香港,並在加入甄子丹的「甄家班」后逐漸成長為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中唯一的日藉動作指導。

谷垣健治最成功的代表作,是他回到日本后參與的《浪客劍心》真人版系列。

他找到了動漫改編中動作戲虛與實的最佳比例——通過角色的起手式或終結后的定格動作,原著粉能夠對應上漫畫中的經典招式,但是並不去刻意喊出招式名稱,且打鬥的過程是高速、不間斷的,很好地迴避了漫畫拼招的中二感。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打戲能得到超高評價,正是基於谷垣健治的漫改經驗。雖然沒有刻意強調和台詞提及,但細看的話,片中每個角色的武打動作在設計上是有流派和風格之分的。

戰鬥風格與角色性格相契合,才是漫改作品的最大魅力。

鄭保瑞可不是邱禮濤

兢兢業業的勞模邱禮濤,不幸地成為了港片沒落的「背鍋俠」。

他拍戲效率很高,也就導致作品又多又雜。當下的觀眾對類型化的視聽衝擊興緻寡淡,進影院更多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情緒上的收穫。高產量的邱禮濤,確實容易讓觀眾產生「怎麼又是他」的不滿。

巧了,在與林嶺東、葉偉信、杜琪峰等導演合作中成長起來的鄭保瑞,不僅熟稔港片常用的各種創作技巧,而且很喜歡在類型化的外殼裡,塞進強烈的表達。

他與邱禮濤的風格,截然不同。

他的《狗咬狗》看上去是一部主打錄像廳市場的大尺度動作片,卻能入選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驚悚懸疑片外殼的《意外》,更是獲得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尤其是飲恨第40屆金像獎的《智齒》和終於獲得第42屆金像獎「最佳導演」的《命案》,讓「鄭保瑞電影」這樣一個以暴力美學、黑色質感為標籤的作者化概念得以成型。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拍攝位於《智齒》和《命案》之間,因此也帶上了「鄭保瑞電影」的色彩。

「九龍城寨」不僅是一個小說和漫畫IP,還是香港歷史上的真實存在。

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原是防衛外敵的據點。1941至1945年,日軍佔領香港期間拆毀了全部城牆。日本投降后,露宿者開始在這裡聚居。

長期的「三不管」(中國不管、英國不管、香港不管),再加上大批難民的湧入和大量非法擴建,令面積約2.67萬平方米的九龍城寨成為了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估算為190萬人/平方千米)。城寨內部街道狹窄如走廊,環境衛生極為惡劣。

至1993年被拆除前,九龍城寨都是人們印象中的藏污納垢之所。鄭保瑞在引入江湖概念后,依然保留了它社會之惡瘡、歷史之毒瘤的現實色彩。

同時,影片也點出了罪惡聚集於此,責任並不在居於此處的底層百姓。

龍捲風身上的英雄屬性,正在於他希望給走投無路的人留有一個可以躲避風浪的港灣。九龍城寨縱然是販毒、賣淫、賭博等非法行為的溫床,可它畢竟是數萬居民的家。

龍捲風既是這裡的管理者,更是這裡的守護者。人性之惡掩不住人性之光。

本片斥巨資搭建了九龍城寨獨具特色的場景,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壓抑感。

一部在故事、人物、打戲上非常漫畫感的電影,竟然時不時透著些現實主義的味道,不得不說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龍捲風身上所展現出的覺悟,有戲劇張力的拉扯。他最後做出的選擇,也就能夠激發出觀眾強烈的愛與恨,從而把最終的大戰推向視覺和情緒的雙重高潮。

觀眾在享受打戲爽感的時候,在文戲間還能產生程度不低的共情。鄭保瑞給的東西還真是量大管飽。

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

NBA有一句經典語錄:「Don't ever underestimate the heart of a champion ! 」即「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

這句話特別適用於香港電影人。

香港電影,曾經就是亞洲電影的冠軍。雖然行業有興衰,但曾經當過冠軍的人,就會有那麼一股子傲氣與倔強。

香港電影走出黃金時代后,曾幾度被看衰,但總會在危機時刻冒出讓人驚艷的作品,暫時止住下滑的勢頭。哪怕奪不下冠軍的寶座,也要守住冠軍的榮光。

比如在21世紀初,好萊塢大片橫掃全球電影市場時,《無間道》橫空出世。

托尼·賈憑藉《拳霸》《冬陰功》風靡全球的時候,《殺破狼》《導火線》立即予以阻擊。

在業界普遍質疑香港電影人北上后便安於拍續集、吃老本、干行活的時候,原創力作《無雙》不僅斬獲12.74億票房,還達到了豆瓣評8.0。

如今,港片在內地又進入了人人喊「沒落」的時刻,《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出現,既讓我們找回了《古惑仔》《中華英雄》《風雲》等漫改港片的熱血燃感,又讓我們重溫了《英雄本色》的兄弟情義和《獨臂刀》的快意恩仇。

鄭保瑞用一種集大成的方式,把港片的榮光給「打」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