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創作分享會,揭秘影視+文旅的創作內核 Loading...
資訊  2024-06-08

回首今年國劇最熱鬧的5月,8集迷你劇《我的阿勒泰》為觀眾帶來了最大的驚喜。

這部劇實現了多個「第一」:國內第一部改編自散文IP的劇集,將李娟同名散文集完美落地;第一部登上CCTV 1黃金檔的網路劇,拿下同期收視率第一名;2024年第一部豆瓣開分8.5,后一路增長至20萬+人評出8.8分,成為年度口碑榜首的國產劇。

同時,這部劇也引起了行業內外無數同仁的好奇,如此具備先鋒探索精神的散文IP改編迷你劇,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6月5日,《我的阿勒泰》眾位主創一同走進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從專業角度出發,極度坦誠地向大家分享了這部劇關於散文IP改編、現實主義人文精神刻畫、影視+文旅發展可能性等方面的創作密碼。

這場創作分享會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北京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愛奇藝承辦。

活動分為嘉賓致辭、主創分享、主題沙龍三個部分,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蘇,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琳,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陳旭光,新疆網信辦社會處處長賈萬里,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施生田,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駐會副會長張平,愛奇藝總編輯、副總裁,《我的阿勒泰》總編審王兆楠,本劇導演編劇滕叢叢、總製片人齊康、攝影指導劉懿增等嘉賓蒞臨現場,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副研究員呂帆擔任主持人。

自左至右:呂帆、滕叢叢、陳旭光、齊康、劉懿增

活動伊始,張蘇副局長發表致辭。

他表示,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資助項目,入選「北京大視聽」品牌重點推介文藝作品的《我的阿勒泰》以精品質感、人文關懷、先鋒嘗試收穫廣大好評。

這部劇也成為中國首部入圍戛納電視節主競賽單元的長篇華語劇集,以嶄新姿態將中國好故事帶向世界舞台,弘揚民族文化自信,為影視創作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後續文藝精品創作應當紮根人民生活、堅持推陳出新、守好價值坐標,讓正能量贏得大流量。「北京大視聽」品牌也將繼續以首善標準打造精品矩陣,為優秀文藝作品保駕護航。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蘇

愛奇藝總編輯、副總裁,《我的阿勒泰》總編審王兆楠分享,這部劇代表華語劇集走上戛納舞台的首映當日,歐洲的評委和觀眾兩千多人在盧美埃爾影廳座無虛席,結束后掌聲持續了十幾分鐘,經久不息,這意味著華語影視進入了對中國敘事自信表達的新階段。

在他看來,這部劇嘗試講述多民族文化浪漫的舒緩共舞與循環漸進的啟蒙,是以國際化的視聽語言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才能引發海內外觀眾的共情與嚮往,實現「影視+文旅」嶄新的內容探索。

愛奇藝總編輯、副總裁,《我的阿勒泰》總編審王兆楠

散文IP改編,敘事攝影把握精神內核

作為著名新疆作家,《我的阿勒泰》是李娟「阿勒泰」系列里再版次數最多的散文集。她從濃烈的個人生命體驗出發,以平實動人的文字,展現了阿勒泰地區的遼闊蒼茫與有趣有味的當地人民。

但要將更著重情感抒發的散文,改編成有脈絡、有故事、易感知的劇集,難度不言而喻。

導演編劇滕叢叢坦言,散文改編確實很難,相比更常見的小說IP,散文在人物衝突性、故事感上會弱很多。但李娟老師這本散文集實在太好了,讓她湧起足夠的熱愛與衝動,想要把這樣的故事呈現在影像之中,帶給更加廣泛的觀眾。

於是,她提前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去觀察生活、收集素材、尋找人物原型,用創作技術拎出一條符合劇集敘事規律的故事線,以泛受眾能夠理解的方式來呈現李娟老師原著的精神內核。

至於這部劇能否帶起散文IP改編風潮?滕叢叢認為可能性不高。

「我覺得在技術性上來講,散文改編的實現度依然是很難。我也不覺得有這個風潮就會讓影視劇的發展變得更好,其實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還是強劇情的小說改編。」

導演、編劇 滕叢叢

攝影指導劉懿增結合實例與思考,為到場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攝影專業課。

在前期讀完散文與劇本之後,他圍繞「治癒」這個核心關鍵詞,主要強調了自然之美、民俗之美、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三大方面。

首先,對自然資源的運用分為城市與草原兩部分。在城市裡主要藉助影像呈現了主人公緊繃的生活節奏,用框架式結構壓制住人物。

比如高曉亮騎車穿越大橋這個畫面,他懷揣著淘金夢,但困在城市水泥森林裡,所以會在大畫面里把他放到很低的位置,一眼壓抑。

進入阿勒泰草原,構圖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文秀、巴太、曉亮都更加舒展,進入李娟老師散文中「躺在草地上睡一下午覺,醒來以後發現沒有人打擾」的輕鬆治癒氛圍里。

對比之下,觀眾也好像在精神上撕開一個口子,突然之間出去透了口氣。

其次,關於更加豐富壯美的民俗文化元素,劉懿增團隊提前做了大量有關哈薩克族文化的功課。學習他們的建築、服飾、與動物的關係、習俗等等,再選擇最合適的時間狀態去拍攝自然風景,來匹配上本身就很美的民族文化元素,才呈現了劇中賽馬會、鄉村舞會等名場面。

最後,是人與外部環境的共生關係。李娟原著中有句話讓他印象深刻,「春天裡的羔羊也是秋天裡的衣服」,人與動物在互相索取與給予中達成和諧。所以攝影組會選擇壓暗天空、地面,更加突出人與動物。

攝影指導 劉懿增

同時在技術處理的基礎上,主創選擇儘可能為觀眾呈現有溫暖感、陽光感的故事側面。以巴太、文秀和奶奶三個人在樹下躲雨那場戲為例,主創依然採用了明亮光線下太陽雨的表現方式。

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延續散文、劇本的精神內核,「再顛簸的生活,也要閃亮地過。」

現實主義人文精神,角色塑造「冰山理論」

在自然美景之外,《我的阿勒泰》中隨處可見的人文關懷,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率性俠氣的張鳳俠、羞澀天然的李文秀、勇敢帥氣的巴太,還有奶奶、托肯、江布爾等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都像草原上吹來的風,盤桓在觀眾心間。

導演滕叢叢表示,她深信角色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是故事的靈魂,一個好的人物能讓觀眾始終跟隨共情TA的人物弧光。

在她看來,影視人物塑造需要把角色放進生活場景中,才能形成屬於角色的獨特質感。

以巴太為例,主創給他的定位是「一個20歲左右出生在阿勒泰的哈薩克族少年,初中畢業後去讀了獸醫中專」,這些信息實際上在劇集中不會直接呈現,但這些前情會貫穿在人物的質感中。

「為什麼巴太擅長馴馬?為什麼他會說普通話?為什麼他同時具備哈薩克人的勇敢不羈,和漢人的分寸感?塑造角色需要『冰山理論』,導演要做的功課很大一部分在水面之下。」

總製片人齊康補充,《我的阿勒泰》作為一部迷你劇,自帶開創性與實驗性。除此之外,劇中對女性話題的探討、對溫暖現實主義的呈現,也是作品獨特的價值。

比如文秀來到阿勒泰之後,和母親、奶奶一起洗澡那場戲,澡堂子里幾代女性們共同唱起牧歌,在悠揚中傳遞出一種難言的溫暖與感動。這樣的女性時刻金光閃閃,是女性導演獨特的創造力。

「導演進步速度是驚人的,她既保持了創作中一貫的鮮明與凌厲,又多了善意與柔軟,這在現代題材劇集作品創作中非常難得。」

陳旭光教授從藝術、文產角度總結認為,《我的阿勒泰》以女主角視角「代入」觀眾去領略這片奇異天地的動與靜,生命與人生的哲思,行雲流水地帶出內向化的抒情性和詩意表達,新鮮的陌生化體驗。

該劇中短體制、長鏈化高效運作是頗具創意的「工業美學」探索。他期待未來有更多敢於創新,高品質審美,且具文旅后產品開發潛力的作品。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陳旭光

阿勒泰爆火,影視+文旅的新可能

開播以來,《我的阿勒泰》一度被稱為「賽博吸氧劇」「心靈棲息地」,帶領觀眾深度體驗了阿勒泰的純粹自然,還吸引了大量觀眾親自奔赴新疆阿勒泰旅遊觀光。

總製片人齊康表示,阿勒泰文旅局給他提供了一組數據,該劇開播20天後,阿勒泰全地區接待遊客達286萬人次,同比增長42.05%,旅遊收入同比增長77.98%,「故事從阿勒泰生長出來,而影片從某種程度也反哺了土地」。

齊康結合案例,向大家分享了《我的阿勒泰》探索與文旅結合的實踐與規劃。

在「影視+文旅」內容探索方面,愛奇藝此前已經實踐了兩大項目。

第一是從《風起洛陽》開始的「華夏古城宇宙」系列計劃,圍繞這個項目開發了劇集、線下影視城、紀錄片等等,實現一部IP的「一魚十二吃」。

第二是「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系列,目前已經做出了《狂飆》帶火江門,觀眾看完劇去江門打卡強哥同款豬腳面等,這都是此前的創意啟示。

總製片人齊康

所以這次,既是為了延長《我的阿勒泰》作為8集迷你劇的作品生命周期,探索影視衍生價值;也是為了深挖區域文旅資源,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愛奇藝與新疆文旅達成合作。

截止目前,開發路徑包括共創文化符號、共募生態基金、共設旅遊專線、共建會員機制、共辦文化活動五大方向。

雙方已經開發了小馬阿TAI、雪怪阿勒等IP形象,用於開發衍生產品;後續還將與中國南方航空合作,增設「我的阿勒泰」文藝之旅主題直飛航班,讓遊客直線打卡「張鳳俠」小賣部、夏牧場、巴太樹等劇中景點;在拍攝取景地舉辦「我的阿勒泰」不插電圍爐音樂會等活動,重溫片中美好。

聽完嘉賓們的專業分享,主持人呂帆感嘆,如果要談劇 《我的阿勒泰》從文化產品走向文化現象,讓我們看到國產網路劇創新的不同樣態。而在熱鬧的文旅成果之外,劇集在中式敘事、邊疆書寫、散文改編等方面也頗具典型性。

主創團隊尊重戲劇、敬畏文本、關注細節和人,讓觀眾從風景入眼到情感入心,也讓我的阿勒泰成為了「我們」的阿勒泰。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副研究員 呂帆

《我的阿勒泰》的「影視+文旅」實踐實現鏈路化開發,可視為一個繼往開來的內容錨點。

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去一個好地方,或將成為後續迷你劇乃至更多文藝精品內容重點突破的創作方向。

最後,陳旭光教授還表示:《我的阿勒泰》可能會成為一個網路劇集文化產業化運營成功的重要案例。 下一步政府層面也應該要「糧草先行」,應全面預案、提升文旅服務接待能力,配套的生活服務娛樂設施要跟上。今年暑假阿勒泰地區可能會火,因此要追求常態化運營,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短期效應,一鎚子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