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閉幕:《阿諾拉》登頂,陳可辛透露《醬園弄》雙版本 Loading...
資訊  2024-05-26

第7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獲獎結果出爐。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大獎:肖恩·貝克《阿諾拉》(美國)

評審團大獎:帕拉爾·卡帕迪亞《想象之光》(法國/印度/荷蘭/盧森堡/義大利)

評委會獎:雅克·歐迪亞《艾米莉亞·佩雷斯》(法國/美國/墨西哥)

最佳導演:米格爾·戈麥斯《壯遊》(葡萄牙/義大利/法國/德國/日本/中國大陸)

評委會特別獎: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神聖無花果之種》 (伊朗)

最佳男演員:傑西·普萊蒙《善良的種類》(愛爾蘭/英國/美國)

最佳女演員:所有女演員《艾米莉亞·佩雷斯》(包括佐伊·索爾達娜、賽琳娜·戈麥斯、阿德里安娜·帕茲以及跨性別女演員卡拉·索菲亞·加斯卡昂)(法國/美國/墨西哥)

最佳劇本:科拉莉·法爾雅《某種物質》(英國/美國/法國)

【榮譽金棕櫚】

梅麗爾·斯特里普、吉卜力工作室、喬治·盧卡斯

【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大獎:《狗陣》管虎

評審團獎:《蘇萊曼的故事》伯里斯·洛伊坎

最佳導演(並列):

羅伯托·米勒維尼《可惡的人》

倫加諾·尼奧尼《成為一隻珍珠雞》

最佳男演員:Abou Sangaré《蘇萊曼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Anasuya Sengupta《無恥之徒》

青年大獎:《天啦》路易斯·庫沃西耶

特別提及:《諾拉》陶菲克·扎伊迪

【短片競賽單元】

短片金棕櫚:內博伊沙·斯利耶普切維奇《無法保持沉默的人》(克羅埃西亞)

短片特別提及:丹尼爾·蘇亞雷斯《暫時不太好》(葡萄牙)

【金攝影機獎(最佳長片首作)】

」金攝影機獎「:哈夫丹·厄爾曼·滕德爾《阿曼德》(挪威/荷蘭/瑞典/德國)

特別提及:曾威量/尹又巧《白衣蒼狗》(台灣/新加坡/法國)

【電影基石單元】

一等獎:《向日葵是第一批知道的》基達南達·奈克

二等獎:

《她留下的混亂》尼科斯·科里奧科斯

《穿牆出窗外》阿斯亞·塞格洛維奇

三等獎:《Bunnyhood》曼西·馬赫什瓦里

【「沉浸式競賽」單元】

最佳沉浸作品獎:Colored (Tania de Montaigne, Stéphane Foenkinos, Pierre-Alain Giraud)

平行單元獎項如下

【導演雙周單元】

歐洲電影獎:霍納斯·特魯埃瓦《你們會回來》

劇作家和作曲家協會獎:索菲亞·菲力瑞斯《我這一輩子》

觀眾選擇獎:馬修·蘭金《共同的語言》

【「影評人周」單元】

影評人周單元大獎:《山上的西蒙》費德里科·路易斯·塔切拉(阿根廷)

法國文創協會選擇獎:《藍色太陽宮》曾佩裕(美國)

新星獎:《寶貝》馬塞洛·凱塔諾(巴西)

短片發現獎:《蒙特蘇里斯公園》吉爾·塞拉(法國)

發行獎:《保持沉默的朱莉》萊昂納多·范·迪傑爾(比利時)

Canal+電視台短片獎:《Noksan》傑姆·德米雷爾(土耳其)

劇作家和作曲家協會獎(SACD):萊昂納多·范·迪傑爾/魯思·貝卡爾特《保持沉默的朱莉》(比利時)

幾個外圍獎項如下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主競賽單元:《神聖無花果之種》默罕默德·拉索洛夫

一種關註:《蘇萊曼的故事》伯里斯·洛伊坎

導演雙周/影評人周:《納米比亞的沙漠》山中瑤子

【酷兒金棕櫚】

長片:《距離世界末日三公里》埃馬努埃爾·珀爾武

短片:《南方新娘》 埃琳娜·洛佩斯·里埃拉

【狗狗金棕櫚】

狗狗金棕櫚:《狗的審判》Kodi

評審團大獎:《狗陣》小辛

綜述:

女性電影持續大熱,拯救競賽片單

本屆戛納主競賽單元中的不少影片反響平平,讓人質疑戛納的片單選擇,諸如《距離世界末日三公里》《目的地汽車旅館》《狂愛》《哦,加拿大》《飛黃騰達》《拿針的女孩》都讓人疑惑它們入圍的必要性,多少都有關係戶之嫌。

好在,多部爆款女性電影在後半程拯救了片單。

幾部高分片《阿諾拉》《想象之光》《壯遊》《神聖無花果之種》《艾米莉亞·佩雷斯》《某種物質》幾乎都在後半程出爐,並都斬獲獎項,也基本上與影評人的選擇不謀而合。由《芭比》導演格蕾塔·葛韋格領銜的評審團,果然重視女性題材電影。

《阿諾拉》也是繼《生命之樹》2013年後,美國電影再度登頂金棕櫚。

今年戛納也確實再度引爆女性電影話題,獲獎、獲贊的主競賽單元電影都是女性題材,都有一定的突破性表達,反倒是傳統的男性敘事電影吸引力欠奉,都是陳詞濫調。在世界電影領域,這股潮流已然不可逆。

金棕櫚大獎《阿諾拉》呈現性工作者在夾縫中微弱的女性尊嚴表達;評審團大獎《想象之光》用女導演的細膩重新表現印度社會,輕巧地融合城市移民問題、女性情感抉擇等社會議題;獲得評委會獎和最佳女演員的《艾米莉亞·佩雷斯》,通過一個跨性別者的奇情故事表現女性的困境和先進性;最佳劇本獎《某種物質》用大尺度的高概念設定控訴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凝視和經久不衰的厭女文化;評委會特別獎《神聖無花果之種》讓少女舉起了弒父之槍,將政治高壓驚悚與父權家庭恐怖完美結合。

此外,還有競賽片《鳥》則以女導演的溫柔目光,用一種浪漫想象關懷了一個缺失親情的少女;《野性鑽石》將目光聚焦在被傳統觀念歧視的女孩身上。這些電影也各有亮點。

而由上面的描述可見,世界女性電影已經走得很遠,方向概念豐富,有了各種切入點,已經在關注那些最被歧視誤解、最遭受不公待遇的邊緣群體女性,敢於用各種」有問題的女性「作為主人公,呈現她們的魅力和生存中的曖昧性。

但回到國內電影領域,女性電影的發展似乎還在初級階段,還在梳理學習和不斷修正中。此次入圍戛納的陳可辛、賈樟柯、管虎導演,儘管都表示沒有從女性議題出發去創作,但在被問及女性電影風潮時,也都表示自己願意學習,且正在學習。《醬園弄》或許被一些影評人認為在女性議題表達上有」喊口號「之嫌,但放在國內,這些口號也必須先喊出來,才能走出下一步。

試想,如果將《阿諾拉》引入國內,在中國觀眾的傳統觀念里,或許很難對一個嫁給富二代又被其家庭拒絕的性工作者女主角共情,繼而也很難接受片中的表達,致使其傳播度受限。

在女性電影方面,我們可能更寄望於國內女性導演的崛起。比如此次在戛納的短片與基石單元,就有三位中國年輕女導演的身影,她們的作品都如此充滿能量,以自我的、獨立的方式去闡釋對世界的觀點,每個觀點都如此重要,都應該被世人看到,也讓人看到一種希望。

中國電影與印度電影亮眼回歸

4月底,在戛納藝術總監福茂的選片記者會上,福茂就表示,今年「中國和印度電影在選片中強勢回歸」,此話非虛。華語電影表現方面,不僅僅有主競賽、次級單元和平行單元的多部入圍,電影節每日的銀幕場刊上,豐富多彩的華語電影推廣海報又重新佔據了大版面,到華語區各類名頭繁多的市場推廣和活動,華語電影此番的表現不可謂不強勢。

主競賽單元有賈樟柯攜《風流一代》第六度入圍主競賽單元。管虎首度來到戛納便如願以償,《狗陣》獲得一種關注單元大獎,這也是華語電影自2006年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該獎項后,18年終於又有華語片在此加冕,而彭於晏和狗狗小辛從開幕開始便在戛納的大街小巷轉悠,賺足了眼球,狗狗小辛也獲得「狗狗金棕櫚」評審團大獎。

在電影節開幕前,藝術總監福茂召開的記者會就以印度記者的當頭控訴開場,「印度電影為什麼時隔三十年後才終於入圍主競賽單元?」儘管福茂以「只是就影片情況來決定入圍與否」的外交話術來搪塞,但難掩《想象之光》在這一屆極高的討論聲量,各路記者的採訪需求多到排不下,每場僅有20分鐘的圓桌採訪足足能塞進約10位記者。

不過影片最後抱回二等獎評審團大獎,也算不負所托。除此之外,在面向電影學校學生征片的電影基石單元,來自印度FTII的基達南達·奈克的短片《向日葵是第一批知道的》也獲得一等獎。

相比較前兩年韓國和日本記者大規模蜂擁而至,今年日韓電影的聲勢則略有啞火,主競賽單元沒有日韓電影入選,不復往年在新聞中心著民族服飾慶祝、蝗蟲過境般打字發布得獎信息、單獨騰出地方採訪得獎人的光景。

賈樟柯提前自曝無獎

頒獎前夕,記者們往往會根據競賽片主創回到戛納的行程,來判斷獲獎歸屬。在中國記者等待賈樟柯回戛納消息的過程中,賈樟柯自己主動發了微博,說《風流一代》沒有獲獎,也算是破天荒頭一回,令人看到導演的好心態。

《風流一代》在幾家戛納重要場刊的排名和評分,都位列上游,說明還是獲得了影評人的認可,銀幕國際場刊2.6分的評分,位列主競賽影片第6位。

伊朗逃亡導演獲得安慰獎

場刊最終評分中,伊朗導演默罕默德·拉索洛夫的《神聖無花果之種》獲得3.4分的最高分。拉索洛夫在伊朗獲罪,此次是從伊朗逃亡至歐洲,來戛納參加電影節。

而影片獲得高贊,首映時獲得媒體人多次鼓掌,映后掌聲更是經久不息,在原本是垃圾放映時間的最後一個競賽片首映日,一度被認為會破天荒拿下金棕櫚,如今拿到的是」評委會特別獎「,稍顯可惜。

評審團主席格蕾塔·葛韋格表示,之所以頒給拉索洛夫「特別獎」,是因為這部電影整體的傑出性,無論是演員還是電影的質量。同時她特別指出,拉索洛夫為了電影所付出的犧牲和拍攝電影的代價也同樣值得被看到。

這意味著,在評委眼中,這確實是一個政治性的安慰獎項。

最後關注一下,《醬園弄》今日舉辦官方發布會,並舉行了中國媒體群訪。

陳可辛表示,自己多年來一直堅持要做《醬園弄》是因為喜歡這個原著小說,而並不是為時代議題去創作。「我是站在人的角度,看人在不同時代中的(命運)。我想拍的時候是2015年,這幾年我跟團隊調整劇本的時候,確實也發現跟幾年前不一樣了,團隊成員都是年輕女性,我也在拍攝過程中學習。拍到老就得學到老,世界是年輕人的。」

對於女性議題,他表示,「我只能說兩句,一句是片中此沙的角色講的,『只有女人了解女人』,我沒有權力代表女性說話;第二句是我的團隊,這麼多年90%都是女性,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難跟男性合作,也不是刻意去選的,男的進我公司要不了半年就離開(笑)。」

他還回應了影片剪輯趕工的問題:「本片3月初殺青,殺青宴前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3小時10分鐘版本,是我滿意的版本,之後就是看如何剪到2個半小時,然後所有的聲音、調色做到了首映四天前。」

章子怡談到八年前和八年後接觸該片的心態變化。「八年來經歷了很多有趣的、無趣的、有意義的、無價值的…都經歷過,如果八年前我們就拍了,也不會是現在這樣子,每一部電影都有它的命,我們在今天沒法控制它,當拍完最後一個鏡頭時,角色的命運已經完成,最終在觀眾面前,留下的是什麼,就交給大家去評判,八年後的今天,我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為了準備這個」殺夫「角色,章子怡甚至去了屠宰場看殺豬做功課,」我沒有辦法體驗生活對吧(笑),我只能去屠宰場感受一下,在那種血淋淋的地板上,那種震撼還是很強烈的。雖然電影里沒有直接表達,但是作為演員那種體驗還是需要的。我不是一個習慣提前設計的人,但我們的演員都非常專業,每天都花很多時間綵排,尋找一種方式,但開機以後所有方式都丟掉了,回到了角色本身,這個過程是非常過癮的。「

發布會上,她忍不住吐槽導演剪掉了一些她的表演,在出演與雷佳音的一場暴力戲份時,她心跳加速,渾身發抖,不過並未被剪入成片。對此陳可辛也透露,有一些演得非常好的戲份將在國內公映版中呈現。

李現因為之前有《奪冠》的合作,和導演相識,要拍《醬園弄》時,導演邀約他,還一度被他推掉,「我看到劇本的時候有點懷疑導演為什麼(找我)……這次跟我平時呈現出來的角色類型差距很大,對我來說挑戰很大。」

楊冪表示能參與到這部電影就是非常大的榮幸,感謝導演信任,「進組之前其實挺緊張的,因為雖然認識姐(章子怡)很早,但是沒有跟姐拍過戲,我之前很緊張地一直跟姐發微信,她一直安慰我、鼓勵我,甚至一直到昨天她還在鼓勵我。」

她認為王許梅一角有強大的生命力,用盡各種辦法,在任何環境下都會努力活下去,是非常堅韌的一個角色。「我很喜歡她,很堅韌,不服輸,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