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一頓火鍋》:這部電影的經歷以後也會發生在別的電影身上 Loading...
資訊  2024-05-23

五一檔過去快一個月了,關於電影的討論,才逐漸回歸理性。

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一部從四面八方的媒體和自媒體中,都能獲得消息的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

這部影片,早在五一之前,就開啟了大規模的點映,而且路演口碑很不錯。

但在上映之前,卻莫名其妙地遭受了很多「盤外招」,導致大家越來越不關注電影本身,反而將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了其他因素上,最終導致提前下映。

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一部電影?

為什麼大家討論電影的時候,內容卻是跟電影基本無關的東西?

時至今日,在下映、上線等一系列風波平息后,再回頭看,才會發現,這部電影的遭遇,大多與電影本身無關,而那些電影之外的因素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01、首先,是關於藝人的風波。

作為電影的主演,楊冪的口碑極大地影響了大眾《火鍋》的評價,可偏偏,對楊冪這些空穴來風的吐槽和嘲諷,都是「莫須有」的。

最開始,是因為受了飯圈帶節奏的影響,不少覺得楊冪與其他明星是「對家」的粉絲,衝到豆瓣電影主頁評論區下方打一星刷差評,導致電影還沒上映,口碑就兩極化,公正公平的評論被淹沒,無法展現出來。

後來,網上開始流傳一個楊冪為角色研究「美甲」的片段。

本身是一段很常見的角色闡釋視頻,但有心者利用剪輯和配字幕的方法,將楊冪的聲音和字幕進行了剪切,呈現出一種她嘲諷揶揄打工人的姿態。

雖然這些事後來都被證明是莫須有的惡意剪輯,但因為熱搜的緣故,風評已經傳播出來,雖然各路媒體緊急闢謠,但對電影口碑的損失,已經落到了實處。

要命的是,與電影同時上映的還有楊冪的新劇《哈爾濱1944》,因為劇本和表演的緣故,楊冪在劇中的角色和演技並沒有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

這種討論很快波及到了電影,有不少觀眾原本是準備看《火鍋》的,但因為電視劇的影響,他們果斷選擇了其它電影,而對《火鍋》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

一來二去,雖然《火鍋》本身沒有任何錯誤,更沒有先期所說的質量問題,但不好的口碑已經傳開,院線對《火鍋》的排片也降到了冰點,導致電影不得不在上映五天後選擇下映。

02、其次,是關於導演的輿論。

因為《火鍋》票房不佳,導演丁晟其實是很焦急的。

本來上映前,在路演中,丁晟就有一些表達被媒體和觀眾誤讀。

比如他談到自己一直以來的情懷,以及創作動機等問題的時候,樸實的分享卻被有些觀眾扣上了「爹味」的帽子。

比如他在北影和老師謝飛討論電影的結構等學術問題的時候,也被媒體斷章取義拿出來嘲諷。

其實這就是僅限於學術方面的討論,雖然謝飛和丁晟在事後都發出個人聲明,希望網友不要「抓住隻言片語做文章」。

但影響已經造成,沒有辦法挽回。

再者,丁晟導演在直播中的表情也被網友解讀為「情緒激動淚灑現場」,進而給他扣上了「賣慘」的帽子,覺得丁晟是想用這種方式「搏一把」。

自己的作品不被重視,甚至遭遇了莫須有的攻擊和偏見,導演即使有情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偏偏,刀子不割到自己身上,誰也不會覺得疼,總有一些人,盯著《火鍋》的導演和演員死命地黑,導致《火鍋》這部影片從頭到尾不受待見。

03、最後,就連下映這件正常商業操作,《火鍋》也沒能幸免於難。

其實電影下映改檔,並不是《火鍋》獨創,在這之前,包括《中國乒乓》《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等影片都有過上映之後下映改檔的做法。

上映后打不過大片,選擇下映擇期再映,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手段,畢竟電影是商業產品,是需要賺錢的。

但偏偏《火鍋》下映改檔這件事衝上了熱搜,「頻繁改檔傷害了誰」引起了全民討論,下映的《火鍋》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實在讓人惋惜。

從頭到尾,關於《火鍋》質量的和創新性的討論,鮮見諸於報端,可關於演員、導演和下映的負面新聞,卻充斥著整個上映下映的過程。

就《火鍋》的作品來說,影片雖然不完美,但它不僅融入了很多原創的笑料,有著緊密的細節鋪陳和邏輯設置,在傳統文化的呈現方面,也可圈可點。

尤其對川劇變臉及角色的運用,更是難能可貴。

可在一片不知所云的叫罵聲中,《火鍋》的這些優點,很少有人討論。

到今天才說這些,除了給《火鍋》鳴不平之外,我更多是希望,對於電影,我們盡量討論電影本身,不能被盤外招和黑幕,影響了電影本身的口碑,這對電影的主創和工作人員,是不公平的,對喜歡電影的觀眾,更是不公平的。

也希望大家,以後在看電影的時候不要被輿論帶偏,不然,火鍋的遭遇遲早還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