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半個月接近10億,居票房榜第一,這電影究竟憑啥橫掃國慶檔? Loading...
資訊  2024-10-14

《志願軍:存亡之戰》是《志願軍》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聚焦於朝鮮戰爭里的幾場重要戰鬥。上映三天就破了3億票房,如今半個月接近了10億。在國慶檔里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這部電影是如何在激烈的國慶檔里撕出一條血路的呢?

一、大製作、大場景

電影《志願軍:存亡之戰》講的就是大家熟悉的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中的鐵原阻擊戰。當時,我們2.5萬的志願軍硬碰硬抵抗著「聯合國軍」的4個師近5萬人。這場大戰關係到我們能不能守住陣地,保證後面的兄弟撤離和整頓。

為了拍得逼真,劇組搭了20多個攝影場地,總面積超過百萬平方米。而鐵原阻擊戰那部分,光布景就佔了20萬平方米,是三部曲里最大的。他們花大力氣建了1萬米長的戰壕,還原了歷史上寬25公里、深20公里的鐵原防線。這些場景里,不僅有戰壕、工事,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歷史細節,它們一起填充了這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除了實實在在的場景,他們在服裝道具上下足了功夫。據統計,影片中用到的衣服大概有25000套,志願軍的軍裝就有5萬斤。他們選衣服的時候,會根據歷史背景、角色身份來決定。

而且,影片里的武器、彈藥、裝備都是真的。拍大場面的時候,他們用了2000多群眾演員。這樣的戰壕搭建、爆破效果、群眾演員、實景拍攝,都證明了他們想把現場搞得像模像樣,讓觀眾看得過癮。

製片方想通過電影讓大家直觀感受那段歷史,知道當時的情況有多麼艱難。這樣的做法,既讓觀眾了解歷史,又讓影片看起來很震撼。他們希望觀眾在享受歷史的感覺和真實衝突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電影的美感和視覺衝擊力。

二、豐富的人物群像

《志願軍:存亡之戰》更加關注這場戰爭中每個普通人的故事。主要講的是李默尹、李想、李曉這一家人的故事,把我們帶回了那個戰亂年代。

李默尹,作為全家人的支柱,深明「家」「國」之間的衡量和抉擇。明明心裡眷戀著妻子兒女,卻仍然揮淚告別家園,投身殘酷的戰爭。在軍事會議上,身為軍委作戰部參謀的他總能提出實用的建議。在戰場上,他更是奮不顧身,揮劍戰鬥,即使身受重傷,心中牽挂的仍是隊友,囑咐他們去確認水源是否安全。

李想雖然是最小的孩子,卻是重擔在肩的營教導員,他既關心父親如炙的鬢角,也想念哥哥李曉哭泣時臉上的笑容。李曉在得知父親的噩耗后,她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往下掉,哥哥李想只能用糖果哄她開心。

從他們在戰場上重逢的那一刻開始,到最後不得不再次分離,再到李曉得知哥哥再也無法回來的消息,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深深的親情和無奈。他們的故事就像那個時代無數家庭的縮影,詮釋了個人小「家」和國家大「家」的重要性。

而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國」的大義,也感受到「家」的力量。這些細枝末節的情節包括李默尹臨走前留給李想的糖果,李想又傳給了李曉,以及李默尹、李曉一直帶著的那串家門鑰匙等等。這些小東西傳遞著人間的溫情和理解。

除了主角們外,孫醒、楊三弟、張孝恆、蔡長元也都在電影中有深度的描繪。他們的多元身份比如指揮官、士兵、戰損記錄員、譯員等等,他們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拚搏,共同構築了《志願軍:存亡之戰》厚重的情感底色。

影片還描繪了很多配角,比如指揮官、士兵、戰損紀錄員,包括翻譯等等。雖然他們來自不同職位,但他們為了同一個目標都在努力付出。這裡面的情感塑造和人物發展都非常出色,讓觀眾感覺每個角色都非常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