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陳曉旭病逝17年,她曾經牽手10年的前夫,如今過的怎樣 Loading...
資訊  2024-05-27

「上樑不正下樑歪,臣最後要參的是陛下。」

這句台詞出自最近熱播劇《慶余年2》賴御史之口。

他在朝堂之上,冒死進諫當朝天子的過失。

最後卻被下令杖斃而亡,慘死在最放心不下的高堂之前。

看到這的觀眾眼含淚水,被一心為國最後卻沒落得好下場的賴御史所感動。

由衷評價:他真的不負他的御史之職,作為一個諍臣,他做到了極致。

能把劇里的一個配角飾演的如此深入人心。

可以肯定演員本人絕非等閑之輩。

他就是國家一級演員畢彥君。

他不僅在這部劇中面對「世間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一心為國,即使付出生命也無妨。

在現實生活中,他更是為繁榮國家文藝事業添磚加瓦。

畢彥君的一生就像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從源頭上涌動著生命的力量。

01

1955年,畢彥君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的一個職工家庭。

他從小就對戲曲、歌唱、表演等藝術形式抱有濃厚的興趣。

勵志長大后要成為一名演員,他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17歲時,畢彥君就順利從中學進入鞍山市話劇團。

在話劇團,剛開始畢彥君只能做一些雜活。

例如裝台,卸車,修理等瑣碎工作。

他就像一顆萬能螺絲,哪裡缺人往哪安。

畢竟畢彥君沒有學過表演,空有想法卻沒本領。

但他知道什麼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上世紀70年代的文化活動發展不如現在這般昌盛。

偶爾可能會有演員因為其他事情來不了。

當實在沒有演員可以用的時候。

年輕小夥子畢彥君就成為了候補選擇。

他會去客串一些小角色。

例如沒有台詞的背景板,或是一個匆匆而過的路人。

即使是這樣,畢彥君就已經很開心了。

因為這是難得可以「觸摸夢想」的時刻。

時間一長,這裡的老師看到他聰明靈活,又肯吃苦努力。

最重要的是他對表演有著非比尋常的熱情。

因此,「雜工」畢彥君正式被話劇團收入囊中。

在老師的教導下,慢慢的他的演技得到大幅提升。

出演的角色越來越重,出演機會也越來越多。

雖說畢彥君的長相不算「一般意義上帥」,年起時候也是如此。

但他給人一種正義凜然又大氣的感覺,面容堪稱「國劇臉」。

這種長相很萬能,不管放在舞台的哪個位置都不違和。

老一輩的團員對這類長相很是喜愛,再加上畢彥君長時間的錘鍊。

漸漸地,他成為了團內不可或缺的「台柱子」。

畢彥君十幾歲進的話劇團,工作幾年仍是青蔥少年。

不僅如此,他慢慢長開了,不再稚嫩變的俊朗起來。

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和一群朝氣蓬勃的少男少女們在一起。

難免會有情竇初開的時候。

畢彥君的事業和愛情生活可謂是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02

1979年,14歲的陳曉旭來到了鞍山話劇院。

她的性格跟名字一樣恬靜含蓄。

總是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也喜歡在空閑時間躲在角落裡看書。

雖說年紀不大,可陳曉旭的臉上卻透露出看淡一切,歲月靜好的模樣。

那年,24歲的畢彥君一眼就注意到了這個有些特別的小姑娘。

他很好奇為什麼在花一樣的年紀,這個叫陳曉旭的女孩會如此多愁善感。

畢彥君按耐不住心裡的疑問,就去了解這個女孩身上的故事。

原來,陳曉旭出生在一個文藝世家。

她的父親陳強是備受讚譽的導演,母親王元夕是資深的京劇演員。

陳曉旭在這種家庭氛圍的熏陶下,對芭蕾舞情有獨鍾。

她喜歡穿著芭蕾舞鞋,踮起腳尖翩翩起舞。

陳曉旭中學時,就可以做出高難度的舞蹈動作。

她是真的很喜歡芭蕾,醉心於優美的肢體語言中。

可是天不遂人願,通過了所有的芭蕾考核后。

卻最終因政審鑒定未通過而不得不選擇放棄。

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而是因為其他方面不能繼續跳芭蕾。

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對小陳曉旭的心緒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所以她只能退而求其次進入鞍山話劇團。

那時的陳曉旭正處於一個低迷時期。

畢彥君了解之後,對這個性子寡淡少言,像一株蒲柳女孩產生了憐惜之情。

他總是默默的關注著陳曉旭,如果看到她有什麼困難,就會主動伸出援手。

時間一長,再慢熱的人也會敞開心扉。

儘管兩人相差10歲,但畢彥君和陳曉旭還是聊的很投機。

兩人的緣分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他們在這個話劇團一起生活,彼此陪伴。

畢彥君愈發喜愛這個胸有丘壑的女孩。

但因為兩人相差10歲,陳曉旭還太小了。

於是畢彥君就一直把這份情感藏在心裡,等她長大。

他們在話劇團度過了美好的3年時光。

畢彥君的陪伴也讓陳曉旭逐漸解開心扉,不再糾結於芭蕾。

時間來到1983年,《紅樓夢》劇組開始全國招募演員。

陳曉旭很喜歡這本名著,很心動,可是她又沒有勇氣報名。

她想這種機會怎麼會輪到自己這個新人演員身上。

畢彥君怎麼會不知道她的想法,所以就故意刺激勸說她。

他說:試試有何妨?如果因為膽怯錯失機會會追悔莫及的!

最終,陳曉旭通過一封長信,一張照片和一首自己所作的小詩。

從成千上萬的自薦信中脫穎而出,被王扶林導演看中。

隨後陳曉旭順利加入《紅樓夢》劇組。

在陳曉旭去劇組拍戲期間,畢彥君也沒閑著。

他從話劇團成功進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繼續追逐他的演員夢。

雖分隔兩地,但畢彥君和陳曉旭時常以書信的方式交流。

彼此之間的感情更是持續升溫。

兩年之後,畢彥君在上戲進修結束。

為了感謝鞍山話劇院對他的培養,他選擇返回家鄉任職。

那時《紅樓夢》也播出了,陳曉旭因為飾演林黛玉一戰成名。

如今回看以前的種種,可以說「是畢彥君幫陳曉旭成就了林黛玉」。

1988年,畢彥君和陳曉旭經過8年的愛情長跑,自然而然攜手走入婚姻。

彼時,畢彥君32歲,陳曉旭22歲。

婚後,畢彥君追隨陳曉旭來到北京發展。

有時不得不承認「婚姻就是墳墓」,他們的婚姻就像分水嶺。

把攜手走來親密無間的兩人,關係弄得逐漸崩塌。

03

畢彥君剛到北京,雖說之前已經演過很多小角色。

可是仍然名不見經傳,每天都在各個劇組奔波,等待著新戲的機會。

而陳曉旭因為林黛玉事業如日中天。

劇本接了一個又一個,她可謂是小小年紀愛情事業雙豐收。

但時間好像可以操控所有人的命運,慢慢的一切都變的不一樣了。

畢彥君和陳曉旭之間更是「兩極反轉」。

畢彥君因為十幾年的積累,厚積薄發。

事業漸漸有了起色,每天忙的像個陀螺。

而陳曉旭在拍完《紅樓夢》之後,仿若困在了紅樓中。

在其他劇中,無論如何演繹,角色身上都帶著一些林黛玉的痕迹。

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陳曉旭地戲路。

她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

不僅如此,陳曉旭的性格也受林黛玉影響過多。

當時深陷窘境的她變的格外敏感脆弱,很需要陪伴。

但畢彥君拋不開工作,整日忙碌。

久而久之,伴隨著爭吵和兩人之間嫌隙越來越大。

最終成為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1990年,傷痕纍纍的兩人平和的解除了婚姻。

曾經相伴10年的愛人,此刻緣分已盡。

很多人是從形同陌路走到一起。

而畢彥君和陳曉旭卻是從攜手並進到分道揚鑣。

這讓人不禁感覺太過可惜。

離婚後的兩人,各自邁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

04

畢彥君在影視圈砥礪前行。

幾年時間內出演了很多部劇,例如《三國演義》《大宅門》《建國大業》等等。

可是他始終沒有真正「耀眼」過。

他的演藝生涯可謂是平淡之極。

2021年,隨著電視劇《覺醒年代》的問世。

已經66歲的畢彥君終於在觀眾心中有了「顏色」。

他在劇里飾演堅持維護中國傳統和守護國土的復古派代表人物辜鴻銘。

一句「我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但是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讓很多觀眾心頭一熱,牢牢記住了一個名字「畢彥君」。

畢彥君年過半百才開始在影視圈小有名氣。

而陳曉旭卻在離婚後放棄演戲。

轉身創立一家公司,成為了一位企業家。

隨後和郝彤結婚,並開啟第二段婚姻。

正當陳曉旭再次風光無限時,她的一個決定讓人咂舌。

她放棄億萬身家,毅然決然削髮出家。

而這個決定背後的原因,令人痛惜。

她患上了乳腺癌。

她不願接受西醫治療。

陳曉旭想要在神聖的佛法中走完人生最後一段。

她想自己是完完整整來到人世的,那麼希望自己在離開時也是完整的。

在走到終點之前,陳曉旭和畢彥君通話持續了3個多小時。

電話兩端的兩個人回憶往昔崢嶸,感嘆命運無常。

好似他們還在鞍山話劇院那會兒,兩人日夜相伴。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與世長辭。

從此大家都說:天堂有了陳曉旭,世間再無林黛玉。

結語

畢彥君在當時事業起色之後,與一位圈外人結了婚。

並且婚後夫妻兩人生了個孩子。

如今,年近七旬的畢彥君依舊活躍在熒幕上。

他在《慶余年2》中的表現惹觀眾落淚。

希望他往後餘生,平淡而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