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國人離真正看懂《芭比》 還差幾十年 Loading...
資訊  冰川思想庫  2023-08-01


這當然不是一部僅僅關於女性身份的自我認同,而且還是一部男性身份自我探索的作品。

撰稿丨連清川

當開頭響起《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音樂,而兒童們紛紛拿起手上的布娃娃砸向地上的時候,《太空漫遊2001》的畫面兀然呈現出來。

這是影史上最為令人震撼的畫面之一,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封神之作,是電影工業有史以來無法超越的高峰。

電影《芭比》一上來就致敬庫布里克,我知道,它有充足的野心。



圖/視頻截圖

電影結束的時候,我觀察了一下觀眾。大約只有我一個中年男人,其餘的都是年輕的情侶。那些年輕的男人們默默無語,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們的伴侶身邊,有些手足無措。

只有我們夫妻倆肆無忌憚地聒噪地大笑著討論劇情,顯得如此格格不入,招人側目。

他們的沉默,讓我猜想,這部電影即便沒有讓他們感覺冒犯,怕是多少也有些讓他們不適。如果不幸還代入了男性角色在電影中的遭遇,他們大概會如坐針氈。

至少電影從頭到尾都打在公屏上大大的四個字:女性電影。

01

它當然是一部女性電影。

芭比從芭比樂園中出走,發現了現實世界中,原來女性的地位,遠遠不是樂園中所塑造的那般美好。而隱性的歧視,與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困境,以及美泰公司企圖把她重新裝入已經設定好的花瓶包裝,都讓她明白了女性在世界中的真實處境。

樂園中所設想的女性總統,女性藝術家,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女性已經從容地成為即使不是主導,起碼是平等的社會地位的世界,一夜之間全然崩塌。

而她的虛構伴侶——肯,從現實世界中所帶來的父權主義,扎紮實實地在芭比樂園中重新紮根,就像歐洲殖民者帶來的新的病毒一樣,顛覆了芭比樂園。

她帶領著園中的所有芭比,努力抗爭,終於恢復了原有的秩序,而她在鬥爭中醒悟過來,要真正地成為一個能夠理解女人的女人,她必須進入現實社會,去體悟女性所有的酸甜苦辣,美好與鬥爭。



▲《芭比》劇照(圖/豆瓣)

只要你脫離開一個真空環境,女性的尷尬就會全然顯現。職場中的玻璃天花板,父權主宰的無所不在,對於女性無休止的要求與苛刻——這就是當下世界中女性的真實形態。

芭比要反對這一切。

這是最表層的含義。電影的外觀就是如此。所以看到這裡,男性的尷尬就全然呈現出來了。或許他們不得不承認真實生活與此絲毫不爽,甚或他們自己也扮演了其中不光彩的角色;或許他們心安理得地感知也享受這一切,而電影中的抗爭令他們無從接受。

所以電影結束他們出場的時候默默無語,心裡盤算著回去該如何與自己的伴侶討論所遭遇的一切。

02

但這顯然太膚淺了。美國的電影工業中,LGBT話題已經全然席捲了所有的電影類型,如果《芭比》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的話,那麼它不僅僅不會如此成功,而且會成為評論員口誅筆伐的爛片。

電影中真正出彩的角色其實是肯。高司令這樣濃眉大眼的英雄,竟然願意犧牲色相來扮演這樣一個娘娘腔,喜劇色彩十足,並且輕浮誇張的角色,實在令人意外。

但是他的確表演得太成功了。

不僅僅呈現了肯的輕浮,淺薄與誇張,而且呈現了他的迷惘、失落與慌張。

奪取了芭比樂園的肯雖然有著小人得志的歡喜,但是明顯地缺乏對於父權世界未來的主張。他甚或不明白父權世界可以實現什麼,對他來說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男人與馬。所以當芭比終於奪回芭比樂園的時候,他的本能並不是反抗,而是慌亂。

他需要得到芭比的認同和確認。

這是父權世界的終極缺陷,沒有人知道該往哪裡去。男性即便主導了整個世界的去向,但是他們也終於需要得到女性的認同與指引。純粹的男性世界是沒有前途的。

這是西方女性主義發展到今天,男權世界的自我反省與迷思。

或者說,是整個西方左派的阿基里斯之踵。因此當下西方最為緊要的理論是「身份政治「。它包括了種族、膚色、性別等種種元素。



▲《芭比》劇照(圖/豆瓣)

身份政治所需要確認的,就是自己的性質到底能夠實現和追求什麼。肯的迷茫就是男性身份的迷茫。當女性主義不斷崛起,而父權世界逐漸失落的時候,男性對於自己的身份目標已經產生了深刻的懷疑:我是誰,我該去向哪裡?

這當然不是一部僅僅關於女性身份的自我認同,而且還是一部男性身份自我探索的作品。它在問的是:我們的性別身份,到底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是什麼?

有人說,芭比與肯的性別戰爭,在芭比樂園中的鬥爭如同兒戲,不夠殘忍。

我的天吶,你想要看見什麼?電影創作者故意降低了性別戰爭中的量級,其實無非就是告訴你一個事實:即便是最輕微與玩笑的性別戰爭,到最後它的思索都是嚴肅的與終極的。

這是第二層。

03

在觀影的時候會有一種錯亂的迷失。芭比樂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它並不存在外太空,也不是一個人間仙境,也不是一個四維空間。在裡面的人可以出來,而在外面的人可以進去。

時空的觀念完全被拋棄了。

這樣的設置甚為奇怪。沒有穿越,沒有飛升,沒有宇宙飛船。



▲《芭比》劇照(圖/豆瓣)

這個次元壁其實相當的簡單,就是虛擬與現實。芭比樂園的虛擬是意識世界,而芭比所進入的真實世界是現實世界。

當芭比進入現實世界之後她發現所有一切意識所建構起來的完美時空,其實都是赤裸裸的骯髒的謊言,那些幻想、幸福與完美,都根本是脆弱得不堪一擊的肥皂泡。

但反過來,人們卻必須不斷地重返意識世界,因為那裡又才是真實和現實世界能夠得以推動的原初之地,或者說,初心。

現實世界確實很操蛋,但是如果意識世界被顛覆的話,那麼真實世界會更加糟糕、骯髒與敗壞。所以,你必須不斷重返意識世界,去修正被現實世界所破壞的幻想、幸福與完美,如果連意識世界都敗壞了,那麼真實世界會多麼狂亂與不堪?

因而,人們儘管一直試圖隔離意識世界與真實世界,但是在兩個世界之中的旅行卻必須發生,去修正那個不完美的、破碎的真實世界對意識世界的反作用。

美泰公司的老闆們進入了芭比樂園之後,就發現了自己的齷齪與局促。在真實世界中,他們本能地按照父權社會的規則去運行,根本沒有意識到意識世界已經被他們玷污與破壞。

改造現實世界,從改造意識世界開始,狠斗私字一閃念。這是第三層。

04

我在結尾的時候,笑得快要岔氣。芭比最終決定,進入真實的世界,去發現作為女人真正的意義。

所以她的第一件事情,是去看婦科醫生。這個橋段實在是太內涵了。在剛剛進入真實世界的時候,她告訴那些調戲她的麻辣佬,她沒有生殖器。

所以她進入世界的第一件事,是獲得女性生殖器。



▲《芭比》劇照(圖/豆瓣)

這是在呼應開頭的庫布里克。《太空漫遊2001》在探討什麼?人類的起源,與宇宙的目的。

但是世界真正的起源是什麼呢?是女性生殖器,人類所有的一切起源,都來自於此而已。你想要明白真正的女性主義是什麼,你要懂得自己的身體,要懂得人類的起源是什麼,懂得人類起源的根本,是女性的存在。

這不是把女性物化成為一個性器官,而是女性身體的覺醒,沒有老娘,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

05

要逐一看清楚這麼幾層意思,其實不容易,也其實沒必要。女性能夠明白自己的處境,男性能夠反思父權主義,有人懂得意識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複雜性,或者有人想要探討人類起源的思維,不過見仁見智。

我說了,導演的野心特別大,呼之欲出的表達欲。其實這也是西左(西方左派)的根本大忌。他們和她們總是大而不當地想一股腦兒解決人類的根本問題,然而他們和她們的行動能力和思維模式,根本無從給出一個合適的答案。

事實上這個世界就沒有什麼終極答案。在這個方面我倒是寧願選擇西方保守主義的行動邏輯:想要進步,就得一步步來。社會設計工程,無論是大同世界,還是女性平權,從來都是逐漸演化的過程。

電影中的平凡母親格洛麗亞的話倒真是這部電影中廣受西方人民群眾所熱愛。性別解放常常和性別禁錮亦步亦趨。女性越解放,束縛就越多。



▲《芭比》台詞(圖/網路)

人們不太理解電影中那個女孩的莎夏的話:她一上來就給了芭比當頭一棒,說她是法西斯。為什麼有這麼嚴重的指控?

莎夏是一個小姑娘,新生代。她所看到的是:當芭比被創造出來,意圖想要給女性一種榜樣的同時,卻在男權社會中創造出了更加深刻的女性禁錮:女性必須更加完美,更加努力,更加對自我進行無休止的約束與修繕,才能夠滿足現代男性對獨立女性的定義。

這就是法西斯,把一種完美的設定,強加到所有女性的頭上。而現代的獨立女性,不必完美,不必special,不必符合社會的規制,她只是她而已,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個「人「。

西左的女性主義哲學家們,就是這麼把女性逼入了一個更加艱難的困境。

06

中國當下最火的電視劇,是《不完美受害人》,女性主義題材,再現了當下女性所面臨的隱秘又龐大的困境。

劇中的施害者成功不是一個完美的侵害者,劇中的受害者趙尋不是一個完美受害者。其中有許多富有爭議的細節,成功不能被定罪,因為他是一個溫柔的狩獵者;而趙尋並不完全無辜,因為她是一個帶有虛榮與名利的拜金女。

我知道製片方與導演,不想要重複一個世間人人都可以判斷黑白曲直的簡單案例,期望給這部劇帶來更加深層的思考與意義。

在當下的言論環境中這已經難能可貴,所以我總是怯於批判這種試圖撥亂反正的努力,因為害怕消解它所帶來的實屬不易的精神推進。

但是我不能漠視它可能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我不知道製片方是否研究過所謂的「consent「,同意機制。

無論成功多麼地溫柔,而趙尋多麼地怯懦,從根本意義上,女性缺乏明確的consent,同意,這就已經構成了強姦或者性侵。這是一個基本的權利概念,儘管在司法實踐中,無論中西方都困難重重,但缺乏這個基底,一切女性的爭取,都化為無形。

不完美受害者趙尋不需要去深挖自己內心的種種卑劣與虛榮,她的反思會讓女性權利受到侵害變成一種羅生門。而它本身,應當是明確無誤的,不需思考的,女性的最根本,最徹底,最不容質疑的權利。

她就是一個完美受害者。



▲《不完美受害人》劇照(圖/豆瓣)

我常常喟嘆中國藝術創作者在價值觀上,總是差那麼一灶火,即便如此明確的女性主義題材,她們還要故作高深地尋找更加高級的意義。

在女性基本生存、尊嚴與性別權利上,沒有什麼更加高級的意義,這是女性作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性器官,一個物體的根本大權。

因為男權社會是現實,男權對女性的捕獵是現實,男權對女性的侵害是現實。

因為林闞、趙尋、成功對於侵害這件事情過多的思考,讓一個基本現實,變得兇險無比。

真的非常遺憾。把《芭比》和《不完美受害人》進行對比的時候,我們看見其中數十年的價值觀和女性觀的鴻溝。

07

請原諒我還要對比《芭比》和《封神第一部》。

怎麼說呢?現代文明社會和傳統叢林社會之間的距離。

狐妖禍國,紅顏禍水。500年前封神小說出來的時候是這個觀念,500年後烏爾善的電影還是這個觀念。我們所尊敬的,掌握了幾億資本的電影藝術家,與500年前的觀念無縫銜接。

真是太令人沮喪了。

《芭比》中說什麼?父權社會不過是男人與馬。所以在《封神第一部》中就只剩下了男人與馬。

為什麼是男人與馬?因為男人是統治,而馬是雄風。男人的世界,就是戰爭,是征服,是宏大敘事。

弒父弒兄弒佛,整部電影停留在俄狄浦斯的設定之中,難以自拔,從各種弒中揮灑著男性對於這個世界淺薄、兇殘與前文明時代的鐵血想象。



▲《封神第一部》劇照(圖/豆瓣)

藝術之所以能夠進步的根本要義,在於與世界的文明時代同步,而不是技術上的亦步亦趨。對於封神所能夠展現出來的宏偉與廣闊,無論是《魔戒》系列,還是《權力遊戲》系列,都已經做出了足夠的榜樣。

現代文明社會所要顛覆的,恰恰是前現代社會所呈現的勝者為王,以簡單的正義口號,用以無休止的殺戮與戕害。任何一場戰爭,即便打著正義的旗幟,其中所展現的血腥,與無辜者堆積成山的結果,都是叢林社會的結果。

而其中所引進的,貶損女性的狐妖,貶損文明的食人,貶損價值觀的正邪對立,貶損傳統文明的弒父,都是對現代社會與現代文明的反動。

男人與馬再一次成為《封神第一部》的主角,一個父權時代匱乏的想象。通過《封神第一部》,我清晰地看到,中國電影行業的理解能力,連《芭比》的第一層意思,都難以理解。

一個心理狀態依然處在肛門期的社會,很難理解處在更加高級成熟的社會所生產出來的微言大義,或者直抒胸臆。中國電影的階段,大概如此。

呼應一下開頭我所說的。那些沉默出場的男性,是值得尊敬的。能夠有勇氣陪著伴侶走進一部明確的女性主義電影劇院,這已經是一種進步。

《芭比》無論有多少的缺陷,但是它畢竟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呈現,是人類走向更高級文明的一個嘗試。至於仍然掙扎在《封神第一部》中的國人,畢竟現在還能看見文明曙光在遠處的隱約閃爍。

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