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創作分享會走進北大 主創透視散文IP改編創新探索 Loading...
資訊  2024-06-06

6月5日,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北京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網路劇《我的阿勒泰》創作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辦。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蘇,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琳,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陳旭光,新疆網信辦社會處處長賈萬里,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施生田,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駐會副會長張平,愛奇藝總編輯、副總裁,《我的阿勒泰》總編審王兆楠,本劇導演編劇滕叢叢、總製片人齊康、攝影指導劉懿增等嘉賓蒞臨現場,帶來主創分享與主題沙龍,共同探討這部劇在文學影視化改編、文旅合作新生態探索等方面帶來的啟發。

活動伊始,張蘇副局長發表致辭。他表示,《我的阿勒泰》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資助項目,入選了「北京大視聽」重點推介文藝作品,播出以來成績斐然、好評連連,成為中國首部入圍戛納電視節主競賽單元的長篇華語劇集,還有效帶動了文旅消費增長,為影視創作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後續文藝精品創作應當紮根人民生活、堅持推陳出新、守好價值坐標,讓正能量贏得大流量。「北京大視聽」品牌也將繼續以首善標準打造精品矩陣,為優秀文藝作品保駕護航。

隨後,愛奇藝總編輯、副總裁,本劇總編審王兆楠提到《我的阿勒泰》這部劇嘗試講述多民族文化浪漫的舒緩共舞與循環漸進的啟蒙,是以國際化的視聽語言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才能引發海內外觀眾的共情與嚮往。同時提出三點思考:首先創新是通往文藝高峰的必由之路;其次主創團隊的審美,自覺給影視作品賦予了靈魂和靈性;第三,回歸藝術創作規律,是用世界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最好方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首部散文IP改編劇集 《我的阿勒泰》用溫暖從文本落地影像

《我的阿勒泰》改編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是國內首部散文IP改編劇集,作為嶄新IP類型賽道的引領者,主創團隊是如何跨越兩種語言介質的?導演編劇滕叢叢則現場為大家上了一趟生動的案例分享課,她從導演角度出發,從劇本創作、角色塑造、攝影、場面調度、聲音元素、剪輯六大方面闡釋了在《我的阿勒泰》中的電影化創作思考。在她看來,文學一直以來都是影視改編的一方沃土,散文改編相比小說IP在衝突性、故事感上弱很多,所以創作者需要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用技術做一條符合劇集敘事規律的故事線。

攝影指導劉懿增現場分享,團隊主要把握住了《我的阿勒泰》散文與劇本中貫穿的精神內核,在自然之美、民族之美、人與環境共生等表達基礎上,儘可能為觀眾呈現有溫暖感、陽光感的故事側面。以巴太、文秀和奶奶三個人在樹下躲雨那場戲為例,主創依然採用了明亮光線下太陽雨的表現方式。這種對光的追求,緊貼人物表現環境之美,就是作品從文本落地影像的方式之一。

《我的阿勒泰》熱播帶動阿勒泰旅遊熱 影視×文旅洞見創作未來

開播以來,《我的阿勒泰》以恢弘壯美的自然風光、充滿人文關懷的影像敘事,帶領觀眾深度體驗了阿勒泰的純粹自然,為5月國劇市場吹來一股詩意之風。這是首部登上CCTV 1黃金檔的網路劇,拿下了收視率第一名,並且以豆瓣8.8分的好成績登頂2024年國劇口碑榜。這部劇的熱播,還吸引了大量觀眾親自奔赴新疆阿勒泰。根據阿勒泰文旅局公布數據,該劇開播20天後,阿勒泰全地區接待遊客達286萬人次,同比增長42.05%,旅遊收入同比增長77.98%,,真正實現「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對於《我的阿勒泰》帶來的「影視×文旅」創新實踐,總製片人齊康表示,與文旅結合是迷你劇打開與觀眾更大的介面、持續釋放內容影響價值的最好方式,當下路徑包括共創文化符號、共募生態基金、共設旅遊專線、共建會員機制、共辦文化活動。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去一個好地方,這或將成為後續迷你劇乃至更多文藝精品內容重點突破的創作方向。

最後,陳旭光教授從藝術、文產角度總結認為,《我的阿勒泰》以女主角視角「代入」觀眾去領略這片奇異天地的動與靜,生命與人生的哲思,行雲流水地帶出內向化的抒情性和詩意表達,新鮮的陌生化體驗。該劇中短體制、長鏈化高效運作是頗具創意的「工業美學」探索。他期待未來有更多敢於創新,高品質審美,且具文旅后產品開發潛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