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電視劇《凡人歌》播出至第24集。劇情至此,我對該劇的編劇失望透頂。對其失望,倒不僅僅是其創作技法的錯誤,造就了大量的狗血劇情、不合理故事等等,更是因為,其在創作倫理底線上,有待商榷,似乎對窮人充滿著愚弄式的惡意。
顯然,這部電視劇想要站在中產視角上敘事。但是,因為編劇和導演對於真正的中產家庭生活並不了解,所以,造成了劇作當中的所謂中產,其實已經比真實的中產要富有很多了。比如說,劇作當中,男女主角家庭再困難,也是開著五十萬的車,女主每一集穿出來的衣服,也是動輒幾萬塊起步的。可能,編劇導演真的覺得,開五十萬的車,穿幾萬塊的衣服,是生活的最低標配吧。
在劇作敘事當中,中產家庭遭遇了職場危機之後,編劇的第一創作意識便是,讓中產向下就業,而不是繼續在自己的就業範疇內找工作。這其實是對普通勞動者認知有盲區造成的創作意識錯誤。在編劇和導演眼中,好像普通勞動者市場還是藍海,而中產階層勞動市場已經是紅海了,沒有機會了。
殊不知,中產就業向下,進入普通勞動者市場,依舊沒有機會。而且,當下普通勞動者市場已經成為紅海,比中產就業市場前景更為堪憂。像《凡人歌》當中,女主角在六千塊的白領市場當中找工作,輕鬆程度,一定是大於去從事藍領的月嫂工作的。月嫂,全月無休,24小時工作,而職場白領,則還有晚上回家的機會。對於兩個孩子的母親而言,哪一個更好,編劇顯然沒有想清楚——其固執地以為,向下就業更好。
這其實是通過電視劇的方式,傳遞一個錯誤的社會價值觀——讓更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去從事底層勞動。如果真的這麼搞,那曾經從事底層勞動的人呢?大家怎麼辦?難道只能回農村,在家等著吃救濟嗎?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在中產階層當中創造出更多的勞動崗位、勞動機會出來,才是當務之急,天天嚷嚷就業向下,是典型的恬不知恥了。
與之相輔相成的,則是《凡人歌》當中,開始用沈磊角色的口吻,勸農村人和窮苦人不要參加高考了,並且說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看到《凡人歌》編劇搞出的這些台詞話語,我真想把正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摔其臉上!窮苦人,農村人,只有接受教育,尤其是高中、大學的教育,才能實現更好的自我。
沈磊這樣的名牌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竟然勸窮苦人、農村人不要參加高考,他受得高等教育,被狗吃了嗎?我想,如果是某技校畢業的青年,不知道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還有情可原。而北京的高等學府,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們,認為受高等教育就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這實在是給母校丟人了。
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呢?因為只有在高等學府當中,我們才能掌握更好的哲學邏輯學的分析能力,才能對我們的人生有更為清晰的認知能力,而我們的這些知識,才有可能為國家民族之發展助力,而不是添亂,當阻力。大學之意義,斷然不是求個飯碗子。而在《凡人歌》編劇導演那裡,大學被嚴重功利化了,就是個求飯碗子的東西罷了。這是非常低級的思維模式。
當然,即便是我們按照編劇和導演的思維模式去想,也斷然不是勸農村人、窮苦人不要考大學。如果農村人和窮苦人不去考大學,那麼,大學名額是不是就留給了城裡人和有錢人家的孩子們了呢?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那中國會陷入到嚴重的階級固化當中去。窮苦人連獲取認知自己的機會都沒有了,而富有者,則世世代代佔據優勢社會資源。
想一想,《凡人歌》編劇和導演,顯然是有錢人,城裡人。但真的應該把他們送到農村去,送到窮苦的地方去,讓他們能夠和普通勞動者站在一起。只有讓他們和普通勞動者站在一起,他們才能創作出和普通勞動者一條心的作品。
似乎,嚴肅劇評的價值便在此處了,編劇導演在創作倫理上的無底線,劇評文章糾正之——我還是那句話,我們應該在白領職場當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不是向下內卷,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農村人、窮苦人上大學,通過受高等教育的方式,獲得對自身命運的認知,成為對中國繼續發展的助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