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雲間》站內熱度最快破萬背後,打造「間歇性爆款」的於正方法論 Loading...
資訊  2024-06-08

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墨雨雲間》火得很快。開播短短兩天時間站內熱度破萬,創下了平台今年最快破萬劇集紀錄。同時,該劇的線上傳播效果也很好,除了各平台熱搜,觀眾甚至圍繞主要角色開始了造梗,比如王星越喜提「古偶曹賊」的新賽道。

但爭議也接踵而至,圍繞該劇在演員表演、劇情邏輯等方面的問題,一些觀眾也認為影響了觀感,片面追求快節奏和強劇情的「爽」。

熱度走高,爭議不斷,這熟悉的畫風出現在於正作品上,完全不讓人奇怪。

在國劇序列中,「於正劇」甚至已經多年作為一種現象在討論,而就在近幾年於正作品數據走低、被認為「過時」的時候,《墨雨雲間》再度證明了其在內容開發上的某些特質。

或可通過觀察這部劇,看懂於正在怎樣打造爆款。

「爽劇」

對比2018年的另一部女性爽劇《延禧攻略》,不難發現於正製作爽劇的一些慣用思路。

《墨雨雲間》與《延禧攻略》有不少類似的處理方式,比如女主一開始身負大恨,以復仇為線索開啟故事;又比如女主都不留隔夜仇,有人惹上門立馬清賬,只是魏瓔珞更直球,而薛芳菲儼然一朵心思深沉的黑蓮花,主打一個智斗。

其帶來爽感的基礎是一致的。

首先,復仇的前提是女主都分別被踩到了最底層,需要一層一層爬到高處得償所願,所以天然有升級打怪的成就感。

其次,女主也絲毫不受委屈,爽劇女主不但長了嘴能說,還長了手能打,絕不讓主角「百口莫辯」。

比如《墨雨雲間》,無論是否有前後邏輯問題,薛芳菲確實做到了靠口才和腦力解決問題,大到貞女堂脫身、賣慘得到允許參加及笄禮等事件,小到回府不換華服這類小小交鋒,敘事基本都比較完整,至少在劇本層面是需要下了功夫的。

更深一步看,劇集也需要給觀眾帶來價值觀層面的滿足。

至少到目前為止,《墨雨雲間》的女主薛芳菲還沒有獲得來自男主蕭蘅的過多幫助,劇本處理這個「外掛」會極為謹慎,比如蕭蘅幫薛芳菲治手傷參加比賽,她就需要靠自己先過考驗得到醫生的認可,以促成人設上的「雙強」格局。

應該說,在國內近幾年的大女主戲里,這樣的獨立形象其實是難得的。而薛芳菲又不是靠誤打誤撞的命好,而是真正有能力自己靠智力解決問題,這些都會加強女性受眾的代入感。

《墨雨雲間》有什麼全新的變化?

節奏夠快,如短劇一般的快。

這是在情節之外,構成該劇爽感的另一個關鍵點。相較於以往的長劇,《墨雨雲間》的情節處理能力也很強,不僅情節容量大,而且在每一個劇情小單元里都有頻繁的情節反轉,牢牢把握著觀眾的情緒曲線。

事實上,如果按情節把《墨雨雲間》每集拆成五到十分鐘不等的短劇,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開頭十分鐘,按情緒曲線就先是「被陷害-捉姦-丈夫揮斧劈砍」持續下降,情緒觸底后小反轉「丈夫劈開鎖鏈」,然後又是「丈夫下藥迷暈-活埋」的持續下滑觸底,最終「地下伸出一隻手」達到情緒大高潮,如果這是什麼短劇的第一集,恐怕能勾著很多人點開第二集。

《墨雨雲間》就是把全劇的節奏做了如此細密的切割,讓觀眾的情緒始終跟著情節走,在對人物產生認同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保證了可看性和沉浸感。

也有賴於這種節奏上的可看性,很多劇本上的問題其實會被掩蓋,比如如果細究邏輯,很多地方確實是為了爽感而爽感,甚至是前後矛盾的,人物整體也比較功能化;但爽感拉滿,觀眾其實只需要跟著故事狂奔,而慣性忽略以上問題。

如此處理方式,其實很符合於正的作品思路。

「商人」於正

2020年底,於正經歷了著名的「世紀道歉」,頻繁在綜藝曝光的他重新回到了幕後,並在次年開始連續上線了《驪歌行》《玉樓春》《當家主母》《雙鏡》四部歡娛劇,或許有意證明其在市場上的地位。

結果不但口碑不佳,僅有《雙鏡》豆瓣評分破6,還捲入了《玉樓春》造型抄襲、《當家主母》「虐貓」等話題事件。從那時起,一些聲音開始討論於正是否已經「過時」。

直到今年的《墨雨雲間》,目前的表現算得上是一場翻身仗。

但其實同樣的故事,在於正身上已經發生多次。

從2010年《美人心計》、2011年《宮》到2013年《陸貞傳奇》連續製造收視爆款后口碑連撲;2018年才靠《延禧攻略》證明了自己在互聯網平台的可能性;而之後除了2020年的《鬢邊不是海棠紅》製造了一定的口碑效應,又顯得有些沉寂。

於正製作,不乏口碑熱度較差的,但每隔幾年,依然能製作出爆款,這種「間歇性爆款」的出現,或許能證明於正的能力和局限。

於正從1999年開始跟隨香港導演李惠民學習編劇,至今身上也還能看到港產內容的創作慣性。比如愛用俊男靚女,在刻畫人物上的底層關懷視角,或者故事的強情節、強衝突。

更重要的是,他是以市場價值優先、而非以藝術價值為導向的。

說白了,觀眾愛看什麼,他就做什麼。相比編劇、導演、藝術總監、製片人等頭銜,於正首先是個「商人」。

面對市場他有著極其柔軟的身段,縱觀他的幾部爆款,無一例外踩中了當時的時代情緒。

比如《宮》出在大眾市場對穿越題材最感興趣的時候,《延禧攻略》則是在觀眾對瑪麗蘇虐劇厭煩之後打出的大女主爽劇牌,《鬢邊不是海棠紅》踩中了耽改的最後幾波紅利。

但在這個過程中,於正也在不斷自我重複,最大程度完成IP消費。

且不說連拍了好幾部影視的「宮」系列、《延禧攻略》原班人馬做《皓鑭傳》這種基本操作,比如《延禧攻略》里的非遺工藝受到誇獎,此後的歡娛劇幾乎都有非遺標籤;莫蘭迪色被誇高級,歡娛劇的色調就越來越暗,直到《當家主母》滿屏灰色被吐槽「陰間」。

在他身上,沒有多少內容行業規則的束縛。

因為是商人,所以他會在內容導向的市場里,頻繁出現產品偏差;他也不憚於將自己運營為一個營銷IP,幫助自家作品完成最快宣傳和引流,對自身面對的爭議也絲毫不以為意。

也因為是商人,他願意去捕捉當下最火熱的話題和題材,面向觀眾需求,拿出完成度相對較高的東西來配給市場。

相較做慣了ToB生意的大部分同行,於正的思維天然是ToC的。

這次就是如此,於正捕捉到了當下觀眾對「爽」和「快」的新需求,在這個娛樂時間碎片化的當下,拿出了一部完成度頗高的作品。這一次,於正又壓對了。

製造《墨雨雲間》

整體來看,《墨雨雲間》的成功是一次元素疊加的偶然事件。

一些元素是固定的,比如於正製作劇集的女性、狗血、底層關懷視角等常規操作,還有在製作上「非遺+」的慣性思路。

但於正自己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除了對市場的觀察,他也在調整歡娛劇的製作模式。

比如他開始引進外部導演來製作歡娛劇集,包括《墨雨雲間》的侶皓吉吉和執導《五福臨門》的楊歡。而在「鼓風機之王」侶皓吉吉的鏡頭下,《墨雨雲間》確實有不少非常養眼的名場面,在保持快節奏的同時提升視聽體驗。

此外,天時地利也很重要。《墨雨雲間》趕上了《慶余年2》帶來的超級市場升溫期,在觀眾依然保持對劇集產業關注的時候殺出重圍,穩穩吃到了紅利。

事實證明,觀眾其實很簡單,一部劇只要看得「爽」,就有足夠的理由追下去。

但就是讓觀眾看得「爽」,其實也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一個關鍵原因是,創作者往往不能做到和觀眾共情。許多創作者們所遭遇到的是,他們認為是情節高潮甚至淚點的部分,觀眾卻會視為「雷點」,對市場的認知偏差嚴重。

所以「商人」於正對市場的觀察能力,算得上一種難得的品質。

但反過來說,只能打造「間歇性爆款」也能說明他的局限性。

一方面,內容行業以「內容為王」的邏輯是不會變的,於正靠著「吃鮮桃一口」的內容策略踩中過多次市場風口,但後續跟上的內容卻很難創造口碑,因為作品層面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另一方面在將個人打造成話題IP之後,於正也必須面對路人爭議給個人作品帶來的影響。

而《墨雨雲間》開了個好頭之後,目前仍有不少問題要看後續的處理方式。

薛芳菲將如何處置名義上是家人的姜氏一門?應該是要符合主流價值的,但若如《田耕紀》一樣選擇大團圓結局,恐怕難免口碑崩盤。

此外,那塊她說「沒有人值得我捨棄」的玉佩,預告片里後來被戰場上的蕭蘅咬在牙間,疑似送給了後者,那麼兩人的情感變化要怎麼寫,才能保持大女主人設?

《墨雨雲間》能否從頭火到尾,在強敵環伺的暑期,還需要市場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