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州禁止中國人購地買房,美國聯邦法院判了... (Loading...)
資訊 觀察者網 2024-02-03
2023年5月,美國佛羅里達州通過「SB 264」法案,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公民在該州購買土地與房產。多名居住在佛州的中國公民共同起訴州政府此舉構成「購房歧視」,但在地方法院被裁定敗訴,原告於8月底提起上訴。
時隔半年,這起案件有了新進展。綜合《國會山報》、路透社等2日報道,當地時間周四,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SB 264」法案公然違反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反歧視保護條款,因此批准初步禁令,阻止了該法案對兩名中國公民的強制執行。
不過報道強調,上訴法院這一判決並非完全禁止該法案的實施,禁令僅適用於受到該法案影響的部分原告。
2023年4月,數十名華裔美國人抗議佛州禁令
據《國會山報》報道,根據當地時間周五的一份裁決,設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美國聯邦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阻止了「SB 264」法案對兩名中國公民的執行。
報道稱,這兩人在該法案去年通過時正在該州購買房產,擔心因法案實施而被迫取消已簽署的購房合同,於是成為了將州政府告上法庭的聯合原告。
裁判文書中解釋稱,之所以為這兩名原告批准初步禁令,是因為如果沒有法院干預,他們的這些交易有可能會遭遇「最迫在眉睫的不可挽回的損害風險」。
由美國總統拜登任命的法官小組成員南希·阿布杜(Nancy Abudu),在裁判書的同意意見中寫道,「佛州的法案公然違反了第十四修正案關於保護公民不受歧視的規定」。她強調,該修正案要求對美國公民和非公民一視同仁,二者都有權受到所在州法律的平等保護。
阿布杜還表示,通過佛羅里達州官員有關該法案所發表的「反華」言論,可以確定法案是一項「針對非美國公民的中國居民的全面禁令」。
《南華早報》認為,這項裁決對於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州長羅恩·德桑蒂斯來說,是一個「打擊」。
他的發言人朱莉婭·弗里德蘭(Julia Friedland)對此表示,州政府不同意上訴法院為兩名中國公民批准初步禁令的決定。其還聲稱,「SB 264」法案仍然非常有效,州政府對該州法律立場充滿自信。
佛羅里達州長羅恩·德桑蒂斯
去年5月,佛州州長德桑蒂斯簽署了這項名為「SB 264:外國利益」(Interests of Foreign Countries)的法案,正式禁止中國公民在該州購置土地或房產。
據美媒介紹,法案禁止「政府實體與外國和相關實體簽訂合同,並限制向外國委託人轉讓農業用地和其他不動產權益」,這裡的「外國委託人」包括中國公民和其他與中國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法案還規定,俄羅斯、朝鮮、伊朗、古巴、委內瑞拉和敘利亞公民被禁止購買軍事基地或關鍵基礎設施半徑1英里(約1.61公里)內的土地,而中國公民則面臨在全州範圍內不得購置土地或房產的禁令——除非其獲得了美國國籍或永久居民身份。
「SB 264」法案當時得到了德桑蒂斯、共和黨與少部分民主黨州議員的支持,他們聲稱這項法案是確保所謂「國家安全」所必需的。德桑蒂斯更聲稱,該法案是在「反制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威脅」,中國正在美國「吞噬土地」,這種情況不符合「佛羅里達州的最佳利益」。
這項法案很快就引發強烈反對,有批評者指出,該法案是歧視性規定,涉嫌違反1968年的《公平住房法》。《公平住房法》作為1968年《民權法案》的第八章頒布,是美國民權時代立法的關鍵舉措,這項法律禁止基於種族、國籍、宗教或性別歧視的房屋銷售行為。
5月22日,多名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中國公民共同起訴該州政府,要求宣告該法案因違反了禁止住房歧視的聯邦法律而無效。
《南華早報》當時稱,這起訴訟獲得了拜登政府的支持。美國司法部在6月提交的一份「利益聲明」中稱,佛州的立法違反了聯邦《公平住房法》和憲法,特別是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其認為,該法律「無法推進該州所謂的提高公共安全的目標」,原告「很可能基於相關指控」贏得官司。
然而3個月後,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命的佛州塔拉哈西地區聯邦法官艾倫·溫莎(Allen Winsor)裁定原告敗訴,理由是該法案「是基於公民身份,而非種族或國籍」,因此不構成購房歧視,沒有違反相關美國憲法。
代表原告的非營利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律師阿什利·戈爾斯基(Ashley Gorski)隨後宣布,他們將繼續就此案提起上訴。
對於此次上訴法院的判決,ACLU發表聲明表示歡迎。戈爾斯基在聲明中表示,「毫無疑問,佛羅里達州的歧視性住房法是違憲的。法院的判決給我們的兩位客戶帶來了巨大的安慰,我們將繼續努力,阻止這項法律在更大範圍內實施。」
代表原告的另一團體,亞裔法律辯護和教育基金(AALDEF)的法律總監貝瑟尼·李(Bethany Li)也表示,這項裁決應該對其他正考慮通過類似「種族主義」法案的州「敲響警鐘」。
另據美媒此前報道,包括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在內的美國多州正在考慮禁止中國公民在美購置土地、住房或任何房地產,並聲稱這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去年2月10日在回應相關問詢時表示,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的言行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有損外界對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
時隔半年,這起案件有了新進展。綜合《國會山報》、路透社等2日報道,當地時間周四,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SB 264」法案公然違反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反歧視保護條款,因此批准初步禁令,阻止了該法案對兩名中國公民的強制執行。
不過報道強調,上訴法院這一判決並非完全禁止該法案的實施,禁令僅適用於受到該法案影響的部分原告。
2023年4月,數十名華裔美國人抗議佛州禁令
據《國會山報》報道,根據當地時間周五的一份裁決,設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美國聯邦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阻止了「SB 264」法案對兩名中國公民的執行。
報道稱,這兩人在該法案去年通過時正在該州購買房產,擔心因法案實施而被迫取消已簽署的購房合同,於是成為了將州政府告上法庭的聯合原告。
裁判文書中解釋稱,之所以為這兩名原告批准初步禁令,是因為如果沒有法院干預,他們的這些交易有可能會遭遇「最迫在眉睫的不可挽回的損害風險」。
由美國總統拜登任命的法官小組成員南希·阿布杜(Nancy Abudu),在裁判書的同意意見中寫道,「佛州的法案公然違反了第十四修正案關於保護公民不受歧視的規定」。她強調,該修正案要求對美國公民和非公民一視同仁,二者都有權受到所在州法律的平等保護。
阿布杜還表示,通過佛羅里達州官員有關該法案所發表的「反華」言論,可以確定法案是一項「針對非美國公民的中國居民的全面禁令」。
《南華早報》認為,這項裁決對於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州長羅恩·德桑蒂斯來說,是一個「打擊」。
他的發言人朱莉婭·弗里德蘭(Julia Friedland)對此表示,州政府不同意上訴法院為兩名中國公民批准初步禁令的決定。其還聲稱,「SB 264」法案仍然非常有效,州政府對該州法律立場充滿自信。
佛羅里達州長羅恩·德桑蒂斯
去年5月,佛州州長德桑蒂斯簽署了這項名為「SB 264:外國利益」(Interests of Foreign Countries)的法案,正式禁止中國公民在該州購置土地或房產。
據美媒介紹,法案禁止「政府實體與外國和相關實體簽訂合同,並限制向外國委託人轉讓農業用地和其他不動產權益」,這裡的「外國委託人」包括中國公民和其他與中國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法案還規定,俄羅斯、朝鮮、伊朗、古巴、委內瑞拉和敘利亞公民被禁止購買軍事基地或關鍵基礎設施半徑1英里(約1.61公里)內的土地,而中國公民則面臨在全州範圍內不得購置土地或房產的禁令——除非其獲得了美國國籍或永久居民身份。
「SB 264」法案當時得到了德桑蒂斯、共和黨與少部分民主黨州議員的支持,他們聲稱這項法案是確保所謂「國家安全」所必需的。德桑蒂斯更聲稱,該法案是在「反制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威脅」,中國正在美國「吞噬土地」,這種情況不符合「佛羅里達州的最佳利益」。
這項法案很快就引發強烈反對,有批評者指出,該法案是歧視性規定,涉嫌違反1968年的《公平住房法》。《公平住房法》作為1968年《民權法案》的第八章頒布,是美國民權時代立法的關鍵舉措,這項法律禁止基於種族、國籍、宗教或性別歧視的房屋銷售行為。
5月22日,多名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中國公民共同起訴該州政府,要求宣告該法案因違反了禁止住房歧視的聯邦法律而無效。
《南華早報》當時稱,這起訴訟獲得了拜登政府的支持。美國司法部在6月提交的一份「利益聲明」中稱,佛州的立法違反了聯邦《公平住房法》和憲法,特別是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其認為,該法律「無法推進該州所謂的提高公共安全的目標」,原告「很可能基於相關指控」贏得官司。
然而3個月後,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命的佛州塔拉哈西地區聯邦法官艾倫·溫莎(Allen Winsor)裁定原告敗訴,理由是該法案「是基於公民身份,而非種族或國籍」,因此不構成購房歧視,沒有違反相關美國憲法。
代表原告的非營利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律師阿什利·戈爾斯基(Ashley Gorski)隨後宣布,他們將繼續就此案提起上訴。
對於此次上訴法院的判決,ACLU發表聲明表示歡迎。戈爾斯基在聲明中表示,「毫無疑問,佛羅里達州的歧視性住房法是違憲的。法院的判決給我們的兩位客戶帶來了巨大的安慰,我們將繼續努力,阻止這項法律在更大範圍內實施。」
代表原告的另一團體,亞裔法律辯護和教育基金(AALDEF)的法律總監貝瑟尼·李(Bethany Li)也表示,這項裁決應該對其他正考慮通過類似「種族主義」法案的州「敲響警鐘」。
另據美媒此前報道,包括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在內的美國多州正在考慮禁止中國公民在美購置土地、住房或任何房地產,並聲稱這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去年2月10日在回應相關問詢時表示,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的言行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有損外界對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