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台男人為她著迷,她卻無愛無性62年,一代歌后被母親毀掉一生,落魄街頭 Loading...
資訊  2024-06-23

有人說:「這世上能媲美林青霞之美的,唯有陳淑樺的歌。」

有一篇美文里,形容陳淑樺的聲音,說她就像希臘神話里,用歌聲魅惑往來水手的海妖。

陳淑樺的音質,是聽覺中的縱情德芙,絲滑享受,她讓李宗盛懷念了三十年,他說再也沒聽到過這樣的女聲。

圖片

圖片

從前,在台灣有一個文藝女青年,她熱愛藝術卻不得志,因為外形等各方面條件不太好,所以直到中年也在藝術方面也無所建樹。不過,她就像自己當不了女主角卻生出三個男主角的爾冬陞媽媽一樣,也是天賦異稟的會生,她就是陳淑樺的母親徐慧。

圖片

(左:陳淑樺 右:徐慧)

徐慧對藝術有著狂熱的執著和敏感,儘管她的夢想已經被現實無情冷卻,但她退而求其次的也要選擇在文化傳媒公司上班,一邊向生活妥協,一邊苟延殘喘的堅持著細若遊絲的夢想。

在很多腳本中,上帝總是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打開一扇窗,而在徐慧人生的腳本中,上帝幾乎是關上一扇窗的同時,又給了她一套海景房。

徐慧生了一個女兒叫陳淑樺,這個孩子彷彿就是老天提純了徐慧的夢想,用提純的精華特意給她造了一個娃一樣,她初啼便是天籟。別人唱歌五音不全,小淑樺不但七音皆準,還多了一份如水如鶯,如玉如瑩的質感,古人說的「餘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的韶音大概就是如此。

圖片

所以,今天帶著孩子當模特、當童星的家長們所做的事,徐慧半個世紀之前就在奔走,她不遺餘力的培養、雕琢著自己的女兒,帶著她四處學習、比賽、升級,不斷強化娃的實力,也延續自己未圓的夢想。

在培養孩子方面,徐慧當然是個成功的母親,同時她也是個十分有頭腦的經濟人。她有著非凡的眼界和過人的野心,她太了解自己孩子的天賦和短板,知道如何發掘和補足,陳淑樺在媽媽鋪就好的唱歌道路上,一步一步跨上更大的舞台。

圖片

她8歲就拿下了台灣最大型歌唱比賽——「台灣歌謠比賽」的冠軍,9歲就加入五虎唱片公司開始錄製單曲,13歲固定開始在電視台演出,15歲便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愛的太陽》。

25歲,陳淑樺成功斬獲台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與鄧麗君、鳳飛飛、甄珍等人齊名,成為新一代歌后。

截止至此,陳淑樺的人生幾乎是已經到頂的功成名就。

但是,別忘了,陳淑樺身後有一個非凡的母親。

拿到歌后以後,徐慧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她是不知足的,她要讓女兒的前程之花再開出一個新高度。

於是,在徐慧的籌劃下,陳淑樺放下歌后光環,洗凈所有鉛華,離開了讓她成為歌后的唱片公司,然後以素人的身份加入到滾石唱片公司。事後也證明此舉直接拉高了陳淑樺事業的天花板,同時對滾石唱片來說,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就。

圖片

那是1988年,不論對香港電影還是台灣歌壇來說,都是宛如黃金的年代,在港台娛樂向大陸浸潤的大勢之下,陳淑樺像鯨魚被困在水塘里,一躍找到大海一樣,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力。

在李宗盛的加持下,她先用《女人心》亮了大眾的眼,然後一曲《夢醒時分》揭翻了當時的音樂市場,《跟你說聽你說》成為台灣音樂史上第一張破百萬的銷量的專輯。

然後《滾滾紅塵》迎來了事業的又一高峰,同時也成就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絕唱。

《滾滾紅塵》影片原著的作者是文字女神三毛,影射的是張愛玲和胡蘭成百轉千回的愛情故事,演繹人員是紅極一時的林青霞、張曼玉和秦漢。而當時林青霞和秦漢本身也處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情事中。

陳淑樺用哀婉怨嘆的歌聲演唱了與電影同名的主題曲,一首歌唱出了三毛尋覓荷西的不易,也唱出了張愛玲在胡蘭成愛情里的不幸,更唱出了林青霞和秦漢感情里的不甘,同時還有芸芸眾生中關於愛情的無盡言說……

「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少年不經事的我,紅塵中的情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來易來去難去數十載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難聚愛與恨的千古愁……」

圖片

一部《滾滾紅塵》收穫了台灣電影金馬獎十項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八項大獎,風光無限。

陳淑樺也成功晉級香港電影主題曲的「頂流」演唱者,至此在《青蛇》、《東方不敗風雲再起》、《詠春》等經典之作里都能聽到陳淑樺的歌聲。

於此同時,在歌后的領獎台上,陳淑樺同樣也是常客,和成龍合作的《明明白白我的心》、和李宗盛合作的《你走你的路》、專輯《一生守候》等都讓粉絲們大呼過癮。

圖片

彼時,關於汪峰的半壁江山梗讓很多人一片噓聲,但如果說滾石曾是中國樂壇的半壁江山,恐怕沒人反對;而在滾石,陳淑樺曾是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歌手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陳淑樺的成功離不開對她「苦心經營」的母親。

一個藝人從籍籍無名走到名滿天下,最重要的恐怕不僅僅是業務能力,更難得是抓得住機遇,打得通人際關係,看得清市場走向等等綜合能力,除了第一項,母親徐慧幾乎包攬了後面的所有。

陳淑樺從幼年到中年,始終在媽媽的指向下幾乎無一失誤的走向巔峰,媽媽於她而言就是方向,就是階梯,就是正確。

圖片

《母愛的羈絆》里有一句話:「被管的太多的孩子,沒有學會把自己看成一個獨立於媽媽的個體,沒有發展出自己的需要、慾望、想法和感情。」

陳淑樺就是那個被母愛扭曲了的孩子,母親的大包大攬使她原本是鷹,卻被剪去了翅膀,始終在媽媽背上感受飛翔。

媽媽照顧陳淑樺、幫助她發展事業的手始終一路向前延伸,從掌握她的日常生活,到插足她的交際往來,最後連她的愛戀情感也要一併管理,這讓陳淑樺儘管活到了三十多歲,心智卻和小時候別無二致。

陳淑樺說,她是一個很容易緊張和害羞的人,小時候,只要有人塞紙條給她,說在公交站牌等她,她就會嚇得寧願走到下一站等車。

長到三十多歲的時候,在李宗盛口中,陳淑樺依然是小時候的樣子,他說:「陳淑樺是一個很乖的女孩子,她平時除了唱歌工作,從來不與別人一起出去玩耍的,淑樺與我們這幫娛樂圈中的人不一樣。」

在娛樂圈這個異常活躍的氛圍中,藝人大都有著前衛的追求和奔放的思想,而陳淑樺始終是個例外;她是溫室里的小花朵,媽媽就是包裹在她成長空間里的那層保鮮膜。

據傳當年才華橫溢、長相姣好的陳淑樺追求者頗多,馬景濤暗戀她到痴狂,陳升想請她喝酒,李宗盛覺得她就是自己心中的完美女人;但是因為陳母的阻攔,所有的愛慕都只成為了一閃而過的泡影,失去了後續的精彩。

考慮到女兒年齡已長,適合談論婚嫁了,徐慧也曾同意過女兒交往男朋友,但為免女兒受到情傷,她的前提條件是陳淑樺的每次約會都要帶著自己同去,所以陳淑樺的戀情只能是曾經,沒有一段修成正果,甚至可以說沒有一段感情是正常開始的。

孩子的成長,你給她套上一個模子,她起先覺得不適宜,但是隨著時間的療愈,所有的不適和痛楚,慢慢的都會被適應,即便是畸形的,她也會按照畸形的方向發育。

陳母給予陳淑樺的愛縱然抑制了她的成長,但就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樣,這樣的平衡倘若能一直延續下去,溫室里的小花也可以有溫室里的精彩。

然而,天下沒有永遠的平衡,1998年陳淑樺被推到了命運的懸崖之上。

起先,她為了減肥誤食了含有安非他命的減肥藥,一系列的中毒癥狀找上門來,頭痛、高燒、幻聽、嗜睡……這讓陳淑樺不得不暫停自己的事業,調整身體。對於一個公眾人物來說,因身體原因中斷自己的事業無疑已經構成一種打擊。

然而,更重的致命一擊還在後面,1999年4月,陳母在樓道里摔了一跤,便猝然離世,這讓依賴慣了媽媽的陳淑樺措手不及。

她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曾經遮風擋雨的一堵高牆突然變成了空曠無垠、四處來風的原野,她的心靈失去依靠,命運也喪失了支點!

圖片

在陳母的葬禮上,李宗盛描述起當時的場景:他說在現場他見到了陳淑樺,他原本想安慰淑樺,但是淑樺一言不發,只是定定的看著他,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眼神,隱藏著太多說不出的心事。

隨著母親的去世,備受打擊的陳淑樺也向樂壇做了告別。

因為難以走出喪母的悲痛,她患上了抑鬱症。最後她賣掉豪宅,賣了名車,換了電話號碼,帶著父親去台北遠郊,搬進一棟舊公寓里,徹底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樂壇的濤聲依舊,滾石的歌手仍大放異彩,劉若英、辛曉琪、莫文蔚、梁靜茹等新人新歌層出不窮,卻再也沒有了陳淑樺的聲音。

圖片

但那些愛著淑樺的人們從未忘記曾有著綢緞般音質的她,以及她帶給我們的或暢快淋漓或瀟洒不羈,或悲傷愁宛或理性清晰的音樂體驗。也許她已經拋卻過往,不願再沾染塵世,但大家始終在等她歸來。

李宗盛說,他等了三十年,樂壇再也沒有那樣的女聲。從音樂人的角度,他在追求一種聲音;但從人生的角度而言,也許,不是沒有那樣的女聲,是沒有人能夠取代淑樺。

2003年,滾石特別籌劃了一張專輯《給淑樺的一封信》,裡面有一封李宗盛寫給陳淑樺的信:

淑樺,一切還好嗎?但願你已從失去母親的深切哀傷里平復過來。不管我們樂不樂意,隨著歲月增長,我們都得漸漸地去看見人生更完整的面貌。我們所有的獲得或失去,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沒關係的,日子會順順的往下的,我們會再見面,唱歌,像當年一樣。

圖片

2006年,李宗盛為請陳淑樺復出,專門到台北她家附近開演唱會,演出中舞台的屏幕上打出幾個字「好久不見,淑樺你在台下看嗎?看小李變成真正的老李……」

台下人們無不淚目,沒有人知道陳淑樺是否來了,也許她沒來,仍然堅持捨棄曾經,也許她就在某個角落裡,和我們一樣,靜靜傾聽……

如今,已經62歲的陳淑樺與外界隔絕多年依舊杳無音訊。不論如何,不期望你復出,只願你一切安好!

人生之路說長也短,說短也長,喪失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喪失親恩,也會喪失自我;就像信中所說,不管我們樂不樂意,它就是規律,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它就是宿命。

愛本不應太慷慨,因為終有一天它會離散,愛也不應太貪婪,走不出就會迷失。但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勇敢,就像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里寫的一句話:「如果你自身沒有那麼幸運,有很多創傷,也要相信,創傷就是財富。能從這些創傷中找到進步機會的話,你的生命依然可以迸發出很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