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一姐」,想好後路了嗎? Loading...
資訊  2024-11-08

「短劇一姐」,想好後路了嗎?

從某種角度看,她也在試圖用演技最大程度升級短劇的品質。

短劇時代成就了像她這樣按正常情況很難出頭的許多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

這是時代之於短劇的恩寵,也是時代給予演員的機會。

作者 | 登徒子

編輯|小白

排版 | 板牙

無論承不承認,橫屏劇和豎屏劇之間在劇情邏輯和演員表演等方面確實存在很大差距。

在「身份認知」上也是如此。

尤其是通過短劇賽道爆火的演員,站在傳統影視劇演員,尤其是資深前輩面前時,或多或少還是會承受一些居高臨下的俯視。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它本質上是流媒體衝擊下整個影視行業固有生態圈的變化,導致大家產生了一種微妙的心態:

當彼此打量時,橫屏「劇圈」一方面不得不接受豎屏「劇圈」近兩年的爆火現象,另一方面大多數橫屏「劇圈」依然不屑於後者的粗製濫造,並認為這是一種「邪術」。

這種態度無需掩飾,它是正常的,也是網路時代下文化產品推陳出新后,對觀眾分流的自然選擇,更是傳統橫屏影視劇從業者需要接受的現實。

儘管即便到現在,在行業「傳說」中不少橫屏劇組拒絕接納豎屏劇演員。

包括「短劇女王」徐藝真。

之所以在她之前加上「引號」,是因為大多數憑藉短劇走紅的演員們,同樣也不知道這條新賽道還能走多久,觀眾會不會厭倦千篇一律的劇情和強烈浮誇的台詞。

如坊間傳聞已經在短劇中「十搭」的徐藝真孫樾「分手」成因,某位短劇從業者講得就很清楚:

都說他們已經「十搭」了,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劇情都演過了,還要怎麼「搭」?

觀眾看膩了,就得換新搭檔,或者……

換新人。

不過這個道理,置於橫屏劇似乎也成立。

01

彎道超車

徐藝真在接受幾次採訪時,都強調過她第一次接拍短劇時的尷尬與矛盾:

科班(浙江傳媒學院)出身的她而言,她接受不了短劇里的邏輯和價值觀,儘管如今她已經憑藉演出十餘部短劇出圈,她依然覺得類似短劇中「雌競」「焦慮」「物化」等等都不是她滿意的故事。

她說她有機會想演電影,還想跟周迅、星爺搭戲。

後來有些網友在她社交平台下留言嘲諷她演技浮誇時,她也以星爺的電影佐證自己沒毛病。

當然,那已是她出演短劇爆火之後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儘管徐藝真也演過一些影視劇,大多都是配角。

和她搭戲的知名演員很多,高露、王耀慶、張靜初、張含韻、肖戰、白百何、田雨、朱珠、鄧家佳……

而拍短劇之前,她作為眾多未成名的演員之一,需要不斷投簡歷給到劇組和綜藝節目組,然後換來一兩次可能出鏡的機會。

這才有了2019年《演員請就位》第一季中第十期決賽短片助演,參演短片是《AI》和《真相》。

等到了2024年《超新星運動會》第五季的時候,徐藝真亮相的分量重了許多:

射箭、田徑,她終於和一些咖位比她大的演員同框,然後大家一起競相在賽場上展示演技之外的才藝。

此時她的身份還是很微妙——

作為少有的豎屏劇圈演員,徐藝真代表的不止是她自己,也是一種文化消費傾向,甚至是觀劇趨勢。

前輩們講到「橫屏劇組一般不招豎屏劇演員」這個話題時,無從知曉徐藝真內心的感受。

即便攤開她目前的短劇作品,光看名字就會讓許多人滋味上頭:

《哎呀,皇後娘娘來打工》《重生后被渣男死對頭崇上天》《閃婚後,傅先生的馬甲藏不住了》《重生后成為億萬千金》《九爺,少奶奶又發飆了》《霍少閃婚後竟成了嬌嬌公主》等等。

好吧,我也承認對於科班出身的演員而言,徐藝真確實未曾想過有朝一日,她會演這麼多光看名字就上頭的短劇。

如她所說,她憑藉短劇出圈是一種「彎道超車」。

02

I人演E人

「你是I人還是E人?」有人問。

「我是I人」徐藝真回答。

「那I人怎麼能演E人?」對方又問。

徐藝真接著說了很多,說道「我是演員……演員……演戲的事,能計較I和E嗎?」

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麼「調整心態」,什麼「職業」之類的,屋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在我看來,這種問題對演員來說很敷衍。

演員私下裡的性格如何,和她(他)演出的角色沒半毛錢關係。

她是職業演員,知道怎麼把握角色。她說「要通過對方的角度理解自己的台詞」。

吶!這就叫專業。

徐藝真自己算自己平均一年演十一、二部短劇,旁人驚訝「這麼多?」她說「算少的啦,有的演員一年演四十多部短劇,平均一個月演三部。」

她站在風口上了,徐藝真也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今天我們看待「短劇女王」徐藝真接受採訪時的所有表達,都不能無視一個客觀的事實:

短劇,真的延續了很多演員,尤其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們的藝術生命,同時創造了奇迹。

否則,徐藝真可能現在還在網上向各個劇組和綜藝節目組投簡歷,希望能換取一次出鏡的機會。

而現在,她說自己紅了之後,有人請她拍戲,幾分鐘片酬漲了好幾倍。

人家看中她帶來的流量,正是因為在一眾短劇中,她具備專業演技的優勢——

即便她現在還是不滿意自己接的很多短劇劇本,她認為這些都不是她喜歡的故事。

我認為僅憑這一點,她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不大會講場面話。

她吐槽的「雌競」,或許就是她以此成名的《哎呀,皇後娘娘來打工》,這個劇本很有意思,一國皇后死在冷宮,帶著前世的記憶穿越到現代,變成了豪門闊太,但她依然只是表面風光,因為豪門顯然不能只有一位美人,她盯著情敵問旁人:

「我是正妻,只要我還在一日,她就算進門了,也只是小妾。」

然後,「宮斗」開始。

這已是她接的劇本中較有「質量」的一部短劇,其他的大差不差都是一個調調,所以現代女性徐藝真直言不諱地說:

這是「物化」女性。

可大家都愛看,她也是憑這類短劇成名了。

徐藝真不是第一個吐槽自己成名之「屈辱」的演員,在她之前,有人說「演這類角色不是我想要的」「我演好人沒人看,演壞人大家都記得我,導演就找我演壞人,「結果我角色定型了」。

所以演員這個職業也是存在一定局限,徐藝真憑短劇出圈,她最大的煩惱是一開始就要保證自己「找機會活下去」,然後才能有條件挑劇本。

但第一步邁出去之後,她發現觀眾就愛看她演的「那種」故事,那她有什麼辦法改變這種被動印象?只能繼續尋找她想演的故事。

官方資料上記載徐藝真童年時就愛看各種電影,尤其愛看周星馳的電影,所以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想和星爺合作,網友嘲諷她的演技時她才會反駁:

「人家也是這麼演的。」

但是,星爺的時代結束了。

留給徐藝真的只有記憶,還有一個她必須面對的新的時代。

其他人,也要面對這個新的時代。

03

走進新時代

沒有人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接納並喜悅,徐藝真也不例外。

不喜歡她,或者說不喜歡一切短劇演員的網民會嘲笑調侃她和他們。徐藝真對此表示已經學會了過濾掉那些負面言論。

喜歡她的則會在網上自發剪輯她的短劇片段,比如《恰似寒冰遇驕陽》《亂世婚寵:夫人要逃婚》《你是天堂也是地獄》等,微博上還有#徐藝真超話#,粉絲看她演戲,都誇她演什麼都好,演人設不討喜的女二也能憑演技讓觀眾喜歡她。

有人甚至還根據她的面向分析她的性格,說她「性格直截了當,不會來事」「對感情專一,甚至有些控制欲」之類的,不過這些都屬於八卦閑談。

她是「短劇女王」,也有人叫她「短劇一姐」,然而她是否會重歸傳統賽道?這個問題目前依舊撲朔。

原因很簡單——

「豪門闊太」「女主爽文」等在短劇市場上雖是熱門題材之一,內容呈現依然要適應新的市場,尤其是劇情審核這一塊關於「價值觀」的部分。橫屏劇圈也存在這些問題,都說穿越好,也要看寫出來的內核適不適合愈發收緊的審核標準。

雖然也有豎屏劇圈的人說「爛劇」在橫屏劇里也不少,但大家不能忽略觀眾的口味變化,以及隨時可能面臨的輿論風波,何況橫屏劇與豎屏劇之間依然存在的鴻溝。

這條鴻溝中,有對流量的爭奪,也有彼此之間的不理解,還有在新時代中的無所適從和不可不為。

短劇,就像「東坡肉」剛被發明時一樣:

富人不肯吃,窮人不解煮。

但等到短劇真正形成氣候時,其他人該如何入局呢?

現在橫店一天有十幾個短劇劇組同時在拍戲,拍一部短劇平均用時六到七天,徐藝真吐槽說「這讓演員之間完全沒有磨合的空間」,加上劇本和台詞往往比較「逆天」,她也很無奈。

可是包括她在內的所有拍短劇的製片人、導演和演員們都知道一個事實:

拍短劇,掙錢。

至少在這條賽道上,短劇受眾基本盤現在還願意接納各種不太被「正統人士」待見的劇情。

即便徐藝真每次都直呼「這不符合邏輯」。

問題是誰在乎「邏輯」?短劇就是憑藉「用戶下沉」的傳播屬性才能做到今天一部熱播短劇點擊動輒過億的奇迹。

徐藝真能出圈,就是因為她把專業化表演帶入到非專業領域。當大家看到這個姑娘用豎屏影視劇里的專業化表演呈現角色時,自然耳目一新,同時印象深刻。

從某種角度看,她也在試圖用演技最大程度升級短劇的品質。

短劇時代成就了像她這樣按正常情況很難出頭的許多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

這是時代之於短劇的恩寵,也是時代給予演員的機會。

接下來,當終於有人回過味來的時候,徐藝真面對的挑戰才正式開始。

當橫豎屏之間從對立走向融合時,沒有人會再問類似「你是I人還是E人」這樣的問題,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也許都會像徐藝真那年一樣,在短劇賽道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自動自覺地選擇做一個「E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