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倆「開撕」,才不是一句「性格不合」 Loading...
資訊  2024-06-17

前段時間,浪姐5的名場面來了。

「何潔尚雯婕鬧矛盾」、「何潔生氣拎包走人」,一起登上熱搜。

兩個芒果台親手捧起的女明星,為風光不再的浪姐,貢獻了流量與話題。

起因是,何潔尚雯婕被分到同一組。

分房間時,何潔主動提出與尚雯婕一個屋,被拒絕了。

圖片

理由是,想和郭碧婷同屋,因為認生,之前同組更熟悉。

分歌曲時,何潔又主動提議與尚雯婕合唱,再次遭到拒絕。

圖片

理由是,這部分與音色清淡的郭碧婷配合,效果會更好。

何潔臉色難看地質疑尚雯婕:「你咋知道我輕不下來?」

圖片

「我覺得你很沒有必要你知道嗎?你要怕我,你就跟朱丹唱那一段。」

圖片

接連兩次被拒,何潔生氣,不等調和,直接起身拎包走人。

何潔自嘲像條「舔狗」,而尚雯婕像一堵牆,是自己這輩子最難交到的朋友。

圖片

在此之前,兩個人的交集,大概也只有「超女」同門師姐妹的淵源,遠談不到友達以上。

旁觀者看來,尚雯婕的拒絕方式,算是成年人交往的體面。

圖片

在初來乍到不相熟的姐姐們中間,何潔尚雯婕好似本該熟絡得更快,但卻偏偏如南北兩極,無法連接更多。

何潔說,兩個人完全不同,如同兩個相同的磁鐵,永遠無法吸到一起。

尚雯婕覺得,兩個人的性格、成長經歷和興趣愛好都不相同。

其實,人與人之間還有一種感情,叫作「求同存異」。所以,相比i 人與e人之間的差異,她們的矛盾,恐怕更多來自認知上的差別。

何潔主動向前一步,算是人之常情。

一來同是「超女」出道,有情分,有話題;二來兩人都是大Vocal,強強碰撞的效果更有看頭。

但首先,對於「超女」和「浪姐」,兩個人的認知本身就是不同的。

超女是何潔一夜爆紅的起點,她之後多年的風光無限都是從那個舞台開始的。

儘管她是那一屆超女的第四名,但卻是全方位發展最快最熱鬧的。

發單曲、出專輯、拿到最佳先鋒女歌手…….還在為她專門定製的電視劇《美麗分貝》里飾演女主角。第一名李宇春都要在劇中給何潔做配。

「超女」於何潔而言,承載了很多重量與人生的高光。

而尚雯婕雖然是下一屆超女的冠軍,但在她心裡,那不過是一場已經結束的考試,是不必回頭的過往。

單親家庭長大的尚雯婕,念書時領過助學金,身邊人覺得她可憐,這件事讓她有羞恥感。

圖片

成長環境讓她習慣了好好學習,用「第一名」的好成績,來得到別人的喜歡和內心的安穩。

圖片

06超女比賽,她也把它當作一場考試,堅持唱小眾法語歌。

對於過往成長,尚雯婕說:「我其實一直在懷疑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一直在跟自己的自卑戰鬥。」

所以,繁花錦簇的超女舞台,於尚雯婕而言,更像一場自我證明。那是旁人眼裡復旦法語系的高材生不為人知的「自卑」。

別人的奪冠只是開始,她覺得是「考試」結束了。

十多年過去,同是參加《浪姐》,兩個人的心態也不同。

幾年前就主動喊話求上浪姐的何潔,等了四屆,終於等來自己的機會。

她說不在乎「翻紅」,但想證明「何潔可以」。

能看出她自證的決心,但也並非不想「翻紅」。

畢竟,她曾在直播中承認因帶娃工作銳減,如今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想紅想賺錢,其實並不丟人。

以及,正因為她曾經紅過,那種高空下墜的失重感,需要更強大的心智才能克服。

相較而言,浪姐對於尚雯婕顯得更無風無浪,若不是這次矛盾,她在整個節目里並非人氣與流量的焦點。

她曾說,自己會用賺錢的音樂,去供養自己不賺錢的音樂和創作。

《浪姐》對於她來說,可能更像打一份工,賺一分錢,然後轉身做自己喜歡的事。沒附著太多意義與附加值。

當然,木訥的她在節目里結交的知心好友和一些路人緣,都成了額外收穫。

初心不同,姿態就不同。

理智如尚雯婕,當然看得透何潔的「野心」,作為獨立的成年人,沒有同樣野心的她,自然不願強融。

如她對何潔的態度:「和一個外向型人去排練,心理壓力太大,很累。」

「她從初舞台到現在,隨時保持雞血狀態,一直非常亢奮,我接不住這潑天的生命力。」

三十歲以後,一個人的心境與經歷和選擇相關。

「超女」之後的十多年,何潔與尚雯婕,其實都經歷各自的人生低谷,但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

紅極一時的何潔因疑似炒作、撒謊以及婚戀狀況,事業與路人緣一落千丈。

參加活動走紅毯頻頻摔倒被質疑炒作。

婚禮稱李宇春不回信息不來婚禮,結果李宇春回應她根本沒發。這件事當年鬧得沸沸揚揚。

與前夫赫子銘不歡而散,又被現任的前妻喊話「插足別人婚姻」。兩段婚姻,三個孩子,沒有成為何潔的加分項。

印象里,她一直向外力證。

不論是曾經參加夫妻綜藝的「恩愛」,還是離婚後公開「對愛情失望,不再結婚」的宣言,都像一個沒長大的女孩,永遠不低頭承認與接納自身的問題。

圖片

何潔靠本能的行事風格的確貌似「潑天的生命力」,但如果這份力量里缺少自省和張弛有度,就成了毫無長進的內耗。

這也是為什麼,年近四十歲的何潔,還能做到一氣之下當眾拎包走人。

相反,尚雯婕選擇向內走、不回頭的方式,自我打撈。

2009年,她被診斷出有嚴重的抑鬱症、焦慮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等情緒問題。

圖片

浪姐里她坦言自己有嚴重的驚恐發作經歷,且頻率很高。

前兩年《聽姐說》節目里,自嘲自己是人格缺陷型選手。

驕傲又自卑、嚴重情緒問題、社交障礙等等自身的「缺陷」,尚雯婕不迴避,不遮掩。

轉型做唱作人,保持學習和創作,尚雯婕說:「被看見、被總結的人生總是偏重結果,而自己的體悟與成長多是在過程里。」

經歷過同樣競爭,一起走到中年,但人與人認知的差別,會把人送上不同的生命體驗。

何潔懷揣著舊情分,認為彼此是對方的過來人,但不明白,「一起走過」不等於一直走下去。

曾經06超女再聚首,尚雯婕被多位超女「責怪」多年不聯繫沒交集。

尚雯婕當時說的一句話,很精準。放在如今她與何潔的關係上,也恰如其分。

「我們是共情過的一群人。」

圖片

「過」這個詞,很妙。

意味著過去,而沒有現在和未來。

就像「我愛過你」一樣,令人唏噓。

何潔的熱鬧,讓她樂於捕獲友誼,同時也誤認為自己「朋友遍天下」。

而從小朋友不多的尚雯婕,在成年人的世界更看重人與人的深度交流,寧缺毋濫。

圖片

圖片

人各有志,也各有所求。

這是成年人的自覺,不必強求。

如果何潔能看見背後的認知差異。

自然不必氣惱,尊重就好。

因為對方不是針對你,只是認識了自己。

說到底,人生這趟孤單旅程,所遇都是過客。有人只同行一段路,有人陪伴更久。

人與人之間緣分的長短,不過是彼此認知交集的大小。

所有需要調動感情的事,哪有什麼對錯之分。

話說,從小讓人覺得有距離感的尚雯婕,在浪姐意外收穫的人緣,倒是印證了:

成年人的世界,相比熱鬧的情意,大家更願意去靠近溫度剛好的理解與體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