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前,他留下這部9.5分的一生傑作! Loading...
資訊  2024-05-31


1905電影網專稿 「在生命的這個階段,我能做的就是每日全身心地演奏幾首曲目,可能是由於過度勞累,拍攝完成後我感到力不從心,僅一個月左右,我的病情就惡化了。即便如此,我依然深感欣慰,因為我能夠在離世之前,完成了一場令自己滿意的演出。」在《致我摯愛的樂迷朋友》信的最後,坂本龍一這樣寫道。

他也把對音樂的熱愛和樂迷的深情,都傾注到了這場「生命演出」之中,匯成紀錄片《坂本龍一:傑作》,成為這位音樂大師留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影片由坂本龍一之子空音央執導,曾亮相202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非競賽單元並在今年北影節期間展映,收穫了9.5分的超高評分。隨著電影正式公映,也將有更多影迷、樂迷得以在大銀幕與大師話別。

坂本龍一不僅是享譽世界的作曲家、音樂製作人,也與電影有著不解之緣。

他是演員、資深影迷,更是「天才配樂家」,曾為《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末代皇帝》《荒野獵人》等40多部電影創作配樂,榮獲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項殊榮。

2023年3月28日,坂本龍一因癌症去世,全球電影人也紛紛發文悼念。周星馳寫道:捨不得你離開。曾和他合作過的陳沖說:坂本龍一是難得的藝術家,他的創作激情一直燃燒到最後。北野武更是感傷地表示:《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周星馳、北野武悼念坂本龍一

因他為中日交流做出的貢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曾致以哀悼:坂本先生熱心中日人文交流,創作了不少包含中國元素的優秀音樂作品,他以實際行動為兩國友好交流作出了貢獻。

斯人已逝,樂音不絕。讓我們跟隨《坂本龍一:傑作》中的樂章,重拾那些「教授」與電影、與中國有關的記憶碎片。

與電影

41年前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是坂本龍一第一次出演電影,也是第一次為電影創作配樂。

這部由大島渚執導的影史經典反戰題材影片,一大特色就是聚集了大衛·鮑伊、坂本龍一和北野武三位看似「毫不相干」的跨界演員,併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在自傳中,坂本龍一回憶起被偶像大島渚邀約出演時的激動心情,但他並沒有直接說「好」,而是提出「配樂也請讓我來做。」沒想到大島渚一口答應。

就這樣,毫無電影配樂經驗的坂本龍一,聽從製片人傑瑞米·托馬斯的建議買了一盤《公民凱恩》開始「從零學習」,憑著感覺就寫出了傳世經典。

尤其是那首膾炙人口的《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將印尼樂器木魚、揚琴等東方樂器的感性與西方電子樂的縹緲相結合,東西音律之間的調和與衝突,帶來清越空靈之感,穿過銀幕給觀眾靈魂一擊。

坂本龍一日後回憶這首名曲的創作過程,「我只用了30秒就想出了旋律,我當時坐在鋼琴前,下意識地閉上眼睛,當睜開眼睛時,那段旋律和和弦就已浮現在了樂譜上。」

但他也謙虛地表示:「它作為音樂還不錯,但作為電影配樂其實並沒那麼好,太高調了。甚至不需要畫面就已經自成一體了。」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開啟了坂本龍一的影視配樂生涯。在之後的40年中,他參與了《末代皇帝》《遮蔽的天空》《情迷高跟鞋》《呼嘯山莊》《東尼瀧谷》《一命》等名片的配樂工作,並將無數大獎收入囊中。

2014年,坂本龍一確診咽喉癌,在病中仍然堅持為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荒野獵人》創作配樂,「我沒法對伊納里多說不,因為我太崇拜他了。」

不同於一般的電影配樂,他為《荒野獵人》創作的旋律返璞歸真,用大篇幅的留白襯托出自然本身的樂音,凸顯出荒野的寂寥與縹緲。

「電影里大自然遠遠凌駕於人類之上」,這也折射出坂本龍一彼時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2022年,是枝裕和邀請坂本龍一為新片《怪物》配樂,「如果他拒絕了我的邀請,這部電影將沒有音樂。」

雖然當時的體力已不足以完成全片的創作,但坂本龍一依然為《怪物》寫了兩首樂曲,並表示所有發表的音樂都可以隨意使用。這也成為他電影配樂的「遺作」。

影片片尾,坂本龍一在1999年創作的舊曲《水》與孩童從陰暗跑向光明的畫面同時浮現。音樂與光影在那一刻達成了跨越時間的美妙共振,也為坂本龍一與電影的故事畫上了最完滿的句號

與中國

「5年後、10年後,中國一定會成為難以忽視的存在吧」在《skmt:坂本龍一是誰》一書中,坂本龍一曾經這樣談起中國。

而他與中國的緣分要回到38年前的《末代皇帝》。他以演員的身份隨劇組來到中國,曾在北京、大連、長春三地暫住了近半年的時間。

談到這段時光,對聲音極度敏感的坂本龍一說印象最深的就是自行車的聲音,那時中國社會洋溢的蓬勃活力非常吸引他。

坂本龍一 飾 甘粕正彥

抱著演員心態前來的坂本龍一,沒想到導演貝托魯奇突然要求他為溥儀登基大典創作音樂,並且3天後就要在拍攝現場播放,還用莫里康內刺激坂本龍一,「如果是他應該當場就能寫出來。」

激將法果然有用,坂本龍一找來了一台舊滿洲電影協會的走音鋼琴,與中國當地樂團合作,在十分有限的條件下高質量地完成了登基曲的創作。

更沒想到的是,殺青半年後,坂本龍一又接到了製片人的電話,正式邀請他為《末代皇帝》創作配樂。他用一天時間聽完了20張中國音樂精選集,用兩星期的時間完成了44首中國風與現代風格交織的配樂,直接累倒住進了醫院。

坂本龍一在自傳中寫道,他非常喜歡鄔君梅飾演的文綉,她那句台詞「我再也受不了了」簡直是自己的創作心聲。而他為文綉出走譜寫的激昂變奏曲也成為華彩段落。

功夫不負有心人,《末代皇帝》成為坂本龍一電影配樂的巔峰之作,將西洋管弦樂、中國風元素和德國表現主義風格完美融合,烘托出溥儀悲劇色彩的人生和無法抉擇的命運,也讓他實現了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大滿貫」。

《末代皇帝》劇組(右二為坂本龍一)

作為資深影迷,坂本龍一對於中國電影也如數家珍。他喜歡賈樟柯、楊德昌、侯孝賢的作品,也評價陳凱歌和張藝謀的初期作品是「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非常好的途徑」。

在癌症治療期間,他尤其鍾愛邵氏兄弟的功夫片,幫他緩解了病痛的折磨。

疫情期間,坂本龍一曾多次用音樂聲援武漢,以線上演奏的形式為中國加油打氣。

他工作室的吊鈸上清晰地印著「中國武漢製造」字樣。末了,他還用中文說了句:「大家,加油!」

作為反戰主義者和環保主義者,崇尚自然、重視生態平衡的老子和道家思想對坂本龍一影響很大。他說自己的音樂是為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譜寫的「安魂曲」。

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他也選擇用音樂安撫核事故的受災民眾,更堅定地反對日本政府對於核電站的種種舉措,稱排放核污水是「對整個地球的犯罪」。

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坂本龍一依然在堅持音樂和創作。

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中,他曾這樣說:「也許還能活二十年,也許能活十年,也可能只有一年,一顆心還是提著的。所以為了不留遺憾,我想創作出更多拿得出手的作品。」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斯人已逝,樂音不絕。

《傑作》片尾,「教授」的身影逐漸隱去,但琴鍵依然跳動著奏出樂章,就像他的音樂之於後世,餘音繞梁,迴響不息。